导文网 导文网

目录

上海新横沙成陆和建港技术研究

上海新横沙成陆和建港技术研究

作者:.包起帆,郑伟安主编
  • 课题研究单位
  • 课题组成员名单
  • 前言
  • 目录
  • 第1章 主题报告
  •  
  • 1.1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研究的背景
  • 1.1.1 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1.1.2 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 1.2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1.2.1 成陆和建港与国家战略和相关规划的关系
  • 1.2.2 新水沙条件下,成陆和建港对长江口河势、深水航道、生态环境和水源地的影响
  • 1.2.3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技术
  • 1.2.4 新水沙条件下,横沙浅滩成陆技术
  • 1.2.5 波浪、潮流、泥沙、台风等极端环境条件对横沙深水新港及航道的影响
  • 1.2.6 横沙深水新港的规划选址、功能定位、运量安排(预测)和总平面布置
  • 1.2.7 横沙深水新港江海直接中转运输价值
  • 1.3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研究成果
  • 1.3.1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和新横沙成陆推进的方案和时序
  • 1.3.2 以-5 m等深线为界的新横沙成陆边界
  • 1.3.3 新横沙的形成对长江口总体河势以及周边工程设施的影响
  • 1.3.4 新横沙的形成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泥沙回淤的影响
  • 1.3.5 新横沙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对长江口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 1.3.6 新横沙的形成和开发利用对长江口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
  • 1.3.7 横沙深水新港规划港址、功能定位和总平面布置
  • 1.3.8 波浪、潮流、泥沙及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对横沙深水新港及航道泥沙回淤的影响
  • 1.3.9 上海港江海直接中转运输方式的经济性
  • 1.4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研究取得的实效
  • 1.4.1 新横沙浅滩围填成陆的紧迫性
  • 1.4.2 上海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 1.4.3 研究成果被市规划部门采纳
  • 1.4.4 长江口疏浚土资源的有效利用
  • 1.4.5 交通部和上海市在长江口疏浚土利用方面的合作
  • 1.4.6 “中交疏浚”落户上海
  • 1.5 新横沙成陆和建港的下一步研究工作
  • 1.5.1 横沙滩涂资源保护和成陆科学研究
  • 1.5.2 长江口横沙水域的地形、水文泥沙、波浪、地质勘察观测等资料的采集和研究
  • 1.5.3 横沙大道延伸(26 km)工程提前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 1.5.4 新建物理模型对长江口总体河势的深化研究
  • 1.5.5 新横沙成陆规划及国家相关专项规划
  • 第2章 相关专报及领导批示
  • 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
  • 市政府参事包起帆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
  • 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和横沙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 关于呈送“部分院士、专家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和横沙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 部分院士、专家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和横沙开发的建议
  • 建议充分重视长江下泄沙量骤减对上海土地资源带来的影响
  • 原市政府参事包起帆建议充分重视长江下泄沙量骤减对上海土地资源带来的影响
  • 1 三峡下泄水沙量情况
  • 2 进入长江口的水沙情况
  • 3 长江口的滩涂状况
  • 4 趋势分析
  • 5 针对横沙浅滩的措施建议
  • 包起帆建议充分重视长江下泄沙量骤减对上海土地资源带来的影响
  • 关于推进横沙大道外延确保横沙滩涂资源战略预留的建议
  • 市政府参事王新奎、原市政府参事包起帆关于推进横沙大道外延确保横沙滩涂资源战略预留的建议
  • 1 保护滩涂资源,保护上海未来
  • 2 横沙滩涂资源的预留需建立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
  • 3 滩涂整治时不我待,战略空间未雨绸缪
  • 4 建议先行推动横沙大道向东延伸及护滩工程
  • 关于谋划上海横沙深水新港规划的建议
  • 关于谋划上海横沙深水新港规划的建议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水路组委员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原副总裁 教授级...
  • 1 上海港拥堵现象引发全球关注
  • 2 上海港拥堵原因分析
  • 3 新加坡迁港的启示
  • 4 在新横沙规划和建设深水新港可找到上海港的明天
  • 有关推动长江口航道疏浚土资源长效利用的建议
  • 有关推动长江口航道疏浚土资源长效利用的建议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水路组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副总裁、上...
  • 1 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现状喜人
  • 2 后续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利用存在的问题
  • 3 及早启动横沙大道向东延伸及护滩工程
  • 4 新横沙是2020年后长江口航道疏浚土的最佳出路
  • 5 有关建议
  • 第3章 研究论文
  • 新横沙开发和布局与国家三大战略及上海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 1 三大国家战略概览及解读
  • 1.1 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
  • 1.2 “一带一路”倡议
  • 1.3 长江经济带战略
  • 2 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 2.1 新形势
  • 2.2 新挑战
  • 2.3 战略目标
  • 3 三大战略与上海港口发展及新横沙关系
  • 3.1 上海港口运输与集疏运体系
  • 3.2 上海港服务腹地分析
  • 3.3 自贸区战略对上海港及新横沙的影响
  • 3.4 “一带一路”倡议对上海港及新横沙的影响
  • 3.5 长江经济带战略对上海港及新横沙的影响
  • 3.6 新横沙开发建设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3.7 总结
  • 4 新横沙参与三大战略的定位与策略
  • 4.1 新横沙参与三大战略的优劣势
  • 4.2 新横沙参与三大战略的定位
  • 4.3 融入三大战略的对策建议
  • 区域视角下横沙岛陆域新空间发展设想
  • 1 前言
  • 2 上海港发展目标指引
  • 2.1 国家关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解读
  • 2.2 上海肩负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职责
  • 2.3 上海产业发展对于城市新空间的诉求
  • 2.4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内涵与要求
  • 3 上海港发展的底线约束
  • 3.1 建设用地紧约束下的睿智发展
  • 3.2 确保城市安全及生态环境质量
  • 4 上海港建设评估
  • 4.1 滩涂用地使用国内外经验借鉴
  • 4.2 横沙较洋山港选址的规划比选
  • 4.3 洋山港规划建设情况评估
  • 5 上海港发展设想
  • 5.1 上海港发展策略
  • 5.2 横沙岛陆域新空间畅想
  • 6 小结
  • 2020年后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置方案研究
  • 1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置现状
  • 2 海洋倾倒区现状
  • 3 长江口可开发滩涂情况
  • 4 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处置方案
  • 4.1 疏浚土处置区分析
  • 4.2 疏浚土处置总体方案
  • 5 结语
  • 长江口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的深化研究
  • 1 前言
  • 2 长江口航道建设规划
  • 2.1 航道发展规划
  • 2.2 航道疏浚土量预测分析
  • 3 长江口航道疏浚土处置方案研究
  • 3.1 航道疏浚土处置现状
  • 3.2 海洋倾倒区使用与规划
  • 3.3 滩涂开发规划
  • 3.4 航道疏浚土处置方案
  • 4 新横沙开发规划和成陆规模
  • 4.1 整体成陆
  • 4.2 结合建港成陆
  • 5 新横沙开发建设机制研究
  • 5.1 现行滩涂成陆、航道、港口建设机制
  • 5.2 新横沙开发建设管理模式
  • 6 主要研究结论
  • 新水沙条件下横沙浅滩成陆对长江口影响关键技术研究
  • 1 前言
  •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 二维浅水控制方程
  • 2.2 基本方程的离散及求解
  • 2.3 模型范围
  • 2.4 模型验证
  • 3 方案介绍
  • 4 横沙新陆域形成后水动力影响分析
  • 4.1 新陆域实施后潮量变化
  • 4.2 横沙新陆域实施后分流比变化
  • 4.3 横沙新陆域实施后流场变化
  • 4.4 横沙新陆域实施后水位场变化
  • 5 横沙新陆域对周边大型工程水域影响分析
  • 5.1 对长江口(北港)深水航道的影响
  • 5.2 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影响
  • 5.3 对青草沙水库的影响
  • 6 结论
  • 长江口横沙浅滩成陆顺序对周边滩槽水沙输运影响研究
  • 1 前言
  • 2 采用的资料与数学模型建立及验证
  • 3 横沙浅滩水沙环境分析
  • 3.1 潮流特性及周边滩汊水沙输运特征
  • 3.2 泥沙含量
  • 3.3 风浪条件
  • 3.4 横沙浅滩的沙体稳定性分析
  • 4 横沙浅滩成陆顺序
  • 5 成陆的方案对周边滩槽水沙输运的影响
  • 5.1 不同方向成陆顺序方案的比较
  • 5.2 TH系列推进方案优化
  • 5.3 横沙浅滩成陆顺序过程中对周边的影响
  • 6 结语
  • 横沙大道延伸和浅滩成陆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影响和对策研究
  • 1 前言
  • 1.1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建设情况
  • 1.2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航道回淤情况(2010—2016年)
  • 2 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 控制方程
  • 2.2 模型计算范围
  • 2.3 模型验证
  • 3 新横沙成陆方案对深水航道的影响
  • 3.1 方案介绍
  • 3.2 对周边潮流场的影响
  • 3.3 对北槽深水航道的回淤影响
  • 4 结论
  • 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回淤量潮周期内分布研究
  • 1 前言
  • 2 航道回淤量计算模型
  • 3 计算分析资料说明
  • 4 洪季的潮周期内航道回淤分布特征计算和分析
  • 5 洪季周期内航道回淤差异形成原因分析
  • 6 枯季的潮周期内航道回淤分布特征计算
  • 7 结论与讨论
  •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长江口横沙东滩新陆域数值模拟
  • 1 引言
  • 2 CJK3D-WEM软件
  • 2.1 数值方法
  • 2.2 定解条件
  • 3 上海横沙新港数学模型
  • 3.1 模型范围
  • 3.2 计算参数
  • 3.3 模型验证
  • 4 横沙陆域对周边水域的影响
  • 4.1 横沙新陆域成陆设置方案介绍
  • 4.2 长江口各分叉口分流比变化
  • 4.3 流场变化
  • 4.4 水位变化
  • 5 结论
  •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Dredged Sediment and lts l...
  • 1 Introduction
  • 2 Descriptions of Methods to Treat the Dredged Soi...
  • 3 Pumping Method Description
  • 4 Influence of Dumping Soils on Pumping Stations
  • 5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 6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 上海沿江海支流排水对长江口杭州湾水质的影响
  • 1 前言
  • 2 水动力水质模型设置
  • 2.1 范围和网格
  • 2.2 模型的率定与验证
  • 3 模拟方案的设置
  • 4 结果与讨论
  • 4.1 水资源调度方案变化对长江口杭州湾水质的影响
  • 4.2 水资源调度工况变化对长江口杭州湾水质的影响
  • 4.3 上海沿江海支流排水对长江口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的影响
  • 5 小结
  • 上海横沙新港建设对长江口滩槽水动力的影响
  • 1 前言
  • 2 数学模型
  • 2.1 数值模拟方法
  • 2.2 模型范围
  • 2.3 计算参数
  • 2.4 模型验证
  • 3 上海新港区方案介绍
  • 4 横沙港区对长江口水动力影响
  • 4.1 分流比变化
  • 4.2 流场变化
  • 5 横沙新港区对长江口航道的影响
  • 5.1 南港—北槽深水航道
  • 5.2 北港航道
  • 6 横沙新港区对周邻浅滩影响
  • 7 结论
  • 横沙深水新港或将美梦成真
  • 1 前言
  •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定位
  • 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需要进一步优化硬件设施
  • 4 建设横沙深水新港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升级
  • 横沙新港潜在的功能作用
  • 1 前言
  • 2 海运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3 国际上航运中心的演变及定义
  • 4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条件分析
  • 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选择
  • 6 横沙具有独特的潜在建港功能优势
  • 上海横沙新港建设的水流泥沙条件分析
  • 1 前言
  • 2 数学模型
  • 2.1 数值模拟方法
  • 2.2 模型范围
  • 2.3 计算参数
  • 2.4 模型验证
  • 3 上海新港区方案介绍
  • 4 横沙港区建港条件分析研究
  • 4.1 横沙港区流态特征分析
  • 4.2 横沙港区外航道水流条件
  • 4.3 横沙港区实施后含沙量场变化
  • 4.4 港池航道泥沙回淤分析
  • 5 结论
  • 横沙深水新港功能定位、总平面位置研究——以深水航道视角对横沙新港的选址、功能定位和总平面布置研究
  • 1 前言
  • 2 上海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 3 横沙现状及沿线建港条件分析
  • 4 横沙新港的功能需求及规模探讨
  • 4.1 功能需求
  • 4.2 横沙新港的运量预测
  • 5 选址及平面布设原则
  • 6 口内人工运河设置研究
  • 6.1 航区条件
  • 6.2 通航环境
  • 6.3 对接方案设置
  • 6.4 人工运河尺度
  • 7 口外进港航道设置研究
  • 7.1 港区口门位置选择
  • 7.2 口外进港航道尺度
  • 8 横沙深水新港布置
  • 8.1 港区内布设
  • 8.2 人工运河布设
  • 8.3 口外航道布设
  • 9 结论
  • 横沙深水新港功能定位和总平面布置研究
  • 1 研究背景
  • 2 横沙新港的性质和功能定位
  • 2.1 上海港发展面临的问题简析
  • 2.2 横沙新港的性质
  • 2.3 横沙深水新港的功能定位
  • 3 建港自然条件分析
  • 3.1 气象条件
  • 3.2 水文条件
  • 3.3 海床稳定性
  • 3.4 自然条件评价
  • 4 总平面布置方案
  • 4.1 横沙新港优越的地理位置
  • 4.2 横沙新港总平面布置
  • 5 关键技术的研究
  • 5.1 泥沙回淤问题浅析
  • 5.2 模型试验研究成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上海横沙新港规划方案研究
  • 1 前言
  • 2 建港条件分析
  • 2.1 自然条件
  • 2.2 资源条件
  • 3 港区运输经济性分析
  • 4 港区规划方案
  • 4.1 规划方案
  • 4.2 分期实施
  • 5 结语
  • 上海港口规划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研究
  • 1 前言
  • 2 上海现状港口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 2.1 上海港产生的道路交通通需求
  • 2.2 上海港货运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 3 上海未来港口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预判
  • 3.1 港区按照既有规划实施后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 3.2 横沙深水港规划布局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 4 主要结论建议
  • 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格局与横沙深水新港江海直转经济性分析
  • 1 长江干线、支流航道现状与规划
  • 1.1 干线航道现状与规划
  • 1.2 支流航道现状与规划
  • 2 长江沿线主要港口现状与规划
  • 2.1 主要港口概况
  • 2.2 主要港口现状与规划
  • 3 长江黄金水道集装箱运输格局分析
  • 3.1 长江黄金水道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 3.2 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现状分析
  • 4 长江黄金水道铁矿石运输格局分析
  • 4.1 长江黄金水道铁矿石运输发展现状
  • 4.2 长江铁矿石江海联运现状分析
  • 5 横沙深水新港运输经济性分析
  • 5.1 长江集装箱江海联运发展趋势
  • 5.2 横沙深水新港集装箱江海联运经济性分析
  • 5.3 横沙深水新港铁矿石江海联运经济性分析
  • 上海横沙深水港集装箱江海直转价值研究
  • 1 引言
  • 2 横沙岛建港概述
  • 3 长江外贸集装箱江海联运现状分析
  • 4 基于横沙港的长江外贸集装箱江海联运体系演化趋势
  • 5 横沙港外贸集装箱江海直转水运成本分析
  • 6 结论
  • 上海横沙深水新港江海直转港区总体布置研究
  • 1 引言
  • 2 江海联运港区平面布置
  • 2.1 水水中转港口布置形式
  • 2.2 江海联运港口布置
  • 2.3 江海直转港口布置建议
  • 3 上海港发展面临的瓶颈
  • 4 上海横沙深水新港总体布置
  • 4.1 横沙深水新港功能定位
  • 4.2 横沙深水新港总体规划
  • 5 结论
  • 新形势下横沙深水新港货运需求分析
  • 1 航运发展趋势分析
  • 1.1 总体发展趋势
  • 1.2 我国水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 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上海港的要求
  • 2.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 2.2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 2.3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 2.4 小结
  • 3 横沙深水新港吞吐量水平预测
  • 3.1 预测思路
  • 3.2 分货类吞吐量预测
  • 横沙深水新港突发溢油对长江口水源地影响和对策研究
  • 1 引言
  • 2 长江口水源地布局
  • 3 建立长江口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故模拟模型
  • 3.1 长江口水动力模型
  • 3.2 溢油模型
  • 4 横沙深水新港突发溢油对长江口水源地影响
  • 4.1 方案设计
  • 4.2 横沙深水新港突发溢油对长江口水源地影响分析
  • 5 长江口水源地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对策措施
  • 5.1 加强船舶航运安全管理,防止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
  • 5.2 更加注重主动防范风险,发挥工程性措施防控水质效益
  • 5.3 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完善水源地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 波浪、潮流及台风等不利条件对横沙建港泥沙回淤关键技术研究
  • 1 前言
  • 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 二维浅水控制方程
  • 2.2 基本方程的离散及求解
  • 2.3 模型范围
  • 2.4 模型验证
  • 3 方案介绍
  • 4 横沙港区方案水动力影响分析
  • 4.1 新陆域实施后潮量变化
  • 4.2 横沙新陆域实施后分流比变化
  • 4.3 横沙新陆域实施后流场变化
  • 4.4 支航道横流分析
  • 5 横沙港区回淤分析
  • 5.1 挖入式港池回淤公式
  • 5.2 航道回淤公式
  • 5.3 泥沙回淤计算分析
  • 5.4 航道骤淤分析
  • 6 结论
  • 波浪、潮流、泥沙及台风等极端环境条件对横沙新港航道影响及关键技术研究
  • 1 前言
  • 2 长江口风浪特征及航道骤淤情况
  • 2.1 台风过程
  • 2.2 寒潮过程
  • 2.3 极端天气过程中的波浪特征
  • 2.4 长江口12.5 m航道骤淤的基本情况
  • 3 数学模型介绍
  • 3.1 波浪场计算方法
  • 3.2 台风条件下的长江口12.5 m航道骤淤量情况及验证
  • 4 极端条件下航道稳定性、维护可行性研究
  • 4.1 方案说明
  • 4.2 对航道淤积的影响计算
  • 5 结论
  • 第4章 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
  • 波浪和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 1 前言
  • 2 波浪数学模型
  • 2.1 模型建立
  • 2.2 模型验证
  • 2.3 计算方案
  • 2.4 波浪计算点布置
  • 2.5 计算条件及计算组次
  • 2.6 波浪推算计算结果
  • 3 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 3.1 模型基本方程
  • 3.2 计算范围及网格划分
  • 3.3 计算水文地形资料
  • 3.4 模型计算参数
  • 3.5 潮流模型验证及率定
  • 3.6 泥沙模型验证与率定
  • 4 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成陆方案
  • 4.1 横沙成陆计算方案及采点布置
  • 4.2 横沙成陆对周边影响分析
  • 5 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建港方案
  • 5.1 横沙建港方案计算组次及采点布置
  • 5.2 横沙建港对周边影响分析
  • 横沙大道延伸和浅滩成陆对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 1 前言
  • 1.1 项目概况
  • 1.2 研究的必要性
  • 1.3 研究依据
  • 2 水沙数学模型的建立
  • 2.1 控制方程
  • 2.2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计算流程
  • 2.3 泥沙数学模型模块介绍
  • 2.4 初始条件
  • 2.5 参数选取
  • 2.6 横沙深水新港三维数学模型的建立
  • 3 极端条件下数学模型的改进
  • 3.1 文献资料的分析
  • 3.2 所有方向的设计风速
  • 3.3 台风的路径特征
  • 3.4 骤淤期间的波浪场概述
  • 3.5 采用的概化计算风场及说明
  • 3.6 波浪场计算方法
  • 3.7 波浪场计算结果
  • 3.8 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底部切应力
  • 3.9 航道骤淤验证
  • 4 极端条件下航道稳定性、维护可行性研究
  • 4.1 方案说明
  • 4.2 对航道淤积的影响计算
  • 5 结论
  • 长江口横沙浅滩成陆物理模型水动力试验研究报告
  • 1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依据
  • 1.3 质量标准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长江口演变特征和水沙特性
  • 2.1 长江口河势格局
  • 2.2 长江口近期主要人类活动
  • 2.3 长江口的动力及泥沙运动特性
  • 2.4 长江口近期演变
  • 2.5 长江口总体河势变化特征
  • 3 物理模型设计
  • 3.1 模型范围及边界
  • 3.2 模型设计
  • 3.3 模型仪器设备
  • 3.4 模型制作
  • 4 水流验证
  • 4.1 验证试验条件
  • 4.2 水流验证试验结果
  • 5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5.1 试验方案
  • 5.2 流场变化分析
  • 5.3 航道采样点流速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首页> 图书频道> 工学> 交通运输

 

2025年09月26日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