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泥沙数学模型模块介绍
考虑研究区域的悬沙及底沙运动特性,建立工程水域全沙数值模型,分别按悬沙及底沙控制方程进行控制。
2.3.1 悬沙控制方程
悬沙输移是由对流扩散方程决定的,悬沙输移方程则提供平衡状态下的泥沙浓度,模式用沿水深平均的悬沙浓度由下式决定:
式中:c(ζ)为悬沙浓度的垂向分布;ζ为垂向上的坐标。悬沙对流扩散方程可以表达为:
式中:ε为x和y方向的泥沙扩散系数,通常取同一值;F S为泥沙源汇函数或床面冲淤函数,由下式确定:
式中:α1为泥沙冲刷概率;α2为泥沙淤积概率;ωs为悬沙沉速;S*为水体挟沙力,一般采用经验公式或半理论方法确定,这里参照窦国仁公式且只考虑水流作用,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Sc*为水流挟沙力;γ,γs分别为水流和泥沙容重;C为谢才系数;u为水流速度;h为水深;α为待定参数。
床面泥沙的交换将导致床面高程的变化,在忽略推移质输沙的情况下,床面变化直接决定于泥沙的淤积通量和起悬通量,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z b为河床高程;γ′为泥沙干容重,一般来说,表层淤泥的干容重主要与淤积物的粒径有关,可近似由下式计算:
式中:γ′为表层淤积物干容重(kg/m3);d 50为淤积物中值粒径(mm)。
河床变化方程:
式中:D为沉降通量;E为上扬通量;εpor为孔隙率。
2.3.2 推移质输沙控制方程
根据窦国仁推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式为:
式中:N为单元体积内推移质泥沙量;v x和v y为流速分量;αb为推移质沉降系数;ωb为推移质颗粒沉速;N*可由下式确定:
式中:q*b为推移质在单位时间内的单宽输沙能力,其用窦国仁公式可以由下式给定:
式中:V k为推移质颗粒的临界起动流速。
由推移质引起的河床变形方程为:
所以,由悬移质和推移质引起的河床冲淤厚度为
式中:ηb为推移质引起的冲淤厚度。
2.3.3 泥沙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泥沙初始场给定恒定值,初步选定0.08 kg/m3。
边界悬沙根据当地的饱和含沙量来给定,出口边界悬沙含沙量纵向梯度为零。
进口边界推移质输沙率根据当地输沙率饱和值来给定,出口边界输沙率纵向梯度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