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规划方案

4.1 规划方案

港区规划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原则:①协调性原则:与国家规划、长江流域规划、长三角地区港口规划、上海城市规划、上海自贸区规划、产业规划、综合交通体系、海洋功能区划等紧密衔接;②合理性原则: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结合地形、地貌,合理利用岸线、土地等资源,满足腹地经济快速发展和吞吐量增长的需求;③集约化原则:黑白货物分家、功能划分明确,布局紧凑,实现集约化发展;④适应性原则:“统筹规划、分期实施”,便于分期开发和快速实施,充分适应港口、临港工业的发展需要;⑤环境友好型原则:注重生态保护,自然环境与港口发展有机结合,形成绿色港区。

横沙浅滩东侧直接面向外海,受长江口外海风浪作用明显,同时存在南北向水沙输移带,因此,横沙东侧建港宜采用挖入式港池布置。口门的设置除考虑避开强风浪作用和保证充足的纳潮量外,还应避开拦门沙的作用范围和长江入海水沙南偏输移的特点,需设置一定的防沙堤,使进港航道直接从口外-10 m水深区域进入港内掩护区。

港区的布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港区位置:尽可能利用横沙浅滩南侧深水区域,减少港池开挖量,同时远离横沙北侧生态湿地区,保护环境。

(2)进港航道:与涨落潮流夹角较小,位于北槽深水航道北侧,呈东西向布置,不影响北槽深水航道的繁忙运输。

(3)人工运河:上游形成长江驳船进出的口门,但考虑到陆上开挖人工运河的建设成本,口门尽可能南移减少投资。

(4)集疏运设施:集装箱以公路集疏运为主,南侧紧邻横沙大道,依托条件较好,方便近期起步工程的建设。

(5)功能分区:南侧水深条件较好,集装箱岸线呈顺岸布置,便于船舶进出和装卸作业,通用作业区可形成独立的小港池,减少船舶之间的相互干扰。

(6)江海联运:内河转运区可布置于港区中部突堤,通过突堤堆场实现江海转运无缝对接。

总体布置规划方案如图2所示。其中以横沙大道为依托,充分利用横沙东滩南侧现有深水区域,减小港池航道的开挖量,最终形成港区总面积约115 km2,陆域面积约58 km2,岸线长度60 km。其中:以人工运河为界,南区形成U形港池,岸线顺直水深条件较好,可考虑布置集装箱作业区;北区形成反E形港池,可形成通用件杂和散货作业区。

由于南侧口门紧邻长江口主航道,为减少横沙新港区进港船舶对主航道船舶的影响,本次规划进港航道与长江口主航道平行,呈东西向布置,口门至-20 m等深线的距离约22 km。

图2 横沙港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