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方向选择
上海处于我国南北海岸的中心位置,长江的入海之地,背靠我国工商业最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和长江经济带,水网密布水运资源丰富,依靠长江及其支流可以连接广阔腹地,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应该说上海已经初具国际航运中心雏形,尤其是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保持第一,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也都有相当的影响力。以下从3种不同类型着手分析上海航运中心发展功能特征选择。
1)中转型
中转型的典型代表是新加坡。新加坡地处国际航线要道,拥有区位优越的天然深水良港,并且在举国体制的开放政策下航运服务配套完善,费用低廉。而上海地处河口,离国际主航道有相当距离,并且不具有国家事权,在航运服务方面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具备竞争的差别优势,见表1。
表1 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条件比较
2)功能型
功能型的典型代表是英国伦敦。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是第一批发展起来的航运中心之一,当今已经拥有航运规则制定者和仲裁者的地位,同时服务功能齐全,服务对象主要是全球航运公司总部。而上海相对发展时间不长,权威性有待加强。在其他两个方面也不具备竞争优势,见表2。
表2 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条件比较
3)腹地型
腹地型的特点是枢纽港的地位,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物流通道。典型代表是美国纽约。纽约地理位置优越并且是美国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全球重要航运枢纽,拥有发达便利的水、铁路集疏运体系。上海同样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国内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腹地资源丰富。当前是举世公认的集装箱枢纽港,并且集疏运网络体系正不断优化完善,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见表3。
借鉴国际经验,从不同类型航运中心功能定位必备条件分析入手,对上海自身资源禀赋和客观环境变化趋势分析得出上海属腹地型。其需要有可持续枢纽港(深水大港)并要依托其来集聚航运要素优势,发展相关航运服务业。
表3 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条件比较
虽然我们可以向往发展成具有完美功能的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可是愿望不能替代客观规律,国际航运中心运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因此上海的航运中心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发展国际中转和高端服务功能,但主要立足点必须放在“腹地型”功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