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从零开始:脑外伤及其他严重脑损伤后的早期康复治疗》著译者名单
译者的话
序
鸣 谢
前 言
第1章 从接触开始
一、触觉的相互作用
(一)感觉评估
(二)其他感知觉障碍
二、触觉/运动觉障碍
(一)行为和动作协调性差
(二)痉挛状态
[其他增加张力的因素]
(三)共济失调或震颤
(四)活动缓慢及费力
(五)头晕及恶心
(六)持续的尿失禁
(七)记忆障碍
(八)行为问题
(九)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短暂
(十)动机的缺失
三、在治疗方案中加强学习
四、治疗方法的选择
五、治疗性引导
(一)榨橙汁
(二)任务完成后的整理工作
六、引导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治疗师和患者的位置
(二)对任务终极目标的理解
(三)一只手需要得到稳定支撑的信息
(四)只有明确问题后才有必要选择工具
(五)直至双手指尖
(六)患者需要觉得物体轻并且手容易动
(七)治疗师逐步指导患者需要完成任务
(八)在引导性活动中避免言语信息输入
(九)治疗师或助手对使用的物体或工具要感到轻松和自信
(十)通过中介工具来感觉
七、选择一个合适的任务
(一)机械因素
(二)复杂程度
(三)判断任务的适用性
(四)行为信息的解读
八、实施引导的方法
(一)治疗性引导
(二)将自发式引导作为帮助方式
(三)教会家属如何正确引导
九、在不同情形中的引导性任务
(一)重症监护室
[卧床的患者]
[床边短暂坐位的患者]
(二)引导患者保持坐姿
[引导任务对患者坐姿的影响]
(三)引导行走
(四)独立进行日常生活
[穿衣服时]
(五)卧位时增加触觉信息
十、失禁的问题
(一)尿失禁
[管理注意事项]
(二)排便失禁和(或)便秘
[管理注意事项]
十一、避免癫痫后的负面影响
与PTE相关的问题
[癫痫]
[抗癫痫药物治疗]
[其他人对PTE患者的态度]
十二、结论
第2章 早期床上及轮椅上体位
一、床上翻身和体位摆放
(一)仰卧位
(二)侧卧位
[转向侧卧位]
[为昏迷患者翻身]
[侧卧位的体位摆放]
[克服保持体位时的困难]
(三)俯卧位
[翻身到俯卧位]
[俯卧位的体位摆放]
二、床边坐位
三、将患者从床上转移至轮椅
(一)从卧位转移至坐位
(二)移动至床边
(三)推荐的转移方法
[方法1:让患者的上肢搭在治疗师的肩上]
[方法2:患者的手臂垂在他的胸前]
[方法3:利用患者躯干屈曲]
[方法4:使用转移板]
四、轮椅上的体位
(一)选择合适的轮椅
[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使用辅助支撑的建议
(三)调整患者在轮椅上的体位
(四)延长坐位时间
五、独立驱动轮椅
(一)标准轮椅
(二)电动轮椅
(三)单手驱动轮椅
六、翻身及摆放体位的重要性
(一)预防挛缩畸形
(二)避免压疮的发生
(三)改善循环
(四)保持脊柱的活动性
(五)改善呼吸功能
(六)预防颈源性疼痛
(七)降低过高的肌张力
(八)预防周围神经损伤
(九)使患者习惯移动
七、典型案例
第3章 卧位与坐位下活动及被动活动
(一)有效肌肉动作的必要条件
(二)神经延长的可能机制
一、松动神经系统的重要性
(一)维持或恢复神经系统的适应性长度
(二)神经张力测试
(三)神经系统是统一体
(四)引起疼痛不是目的
(五)不明诊断的持续性疼痛
二、重要的活动序列
(一)活动头部
(二)活动胸廓
(三)旋转上段躯干
三、保持上肢无痛性的全范围关节活动
(一)通过屈曲抬高肩关节
[解决方法]
(二)上肢外展包括ULTT 1
[解决方法]
(三)在其他活动中整合ULTT1的松动
[旋转躯干上部]
[以正常模式翻身至侧卧]
[坐位时上肢侧方支撑以旋转躯干]
[坐位下松动上肢外展]
(四)治疗中包括ULTT2和ULTT3
[ULTT2]
[ULTT3]
四、重获上肢的主动控制
五、松动躯干和下肢
(一)活动下段躯干
(二)躯干屈曲和下肢的松动
(三)坐位下躯干屈曲
(四)坐位下躯干的屈曲和伸展
(五)盘腿坐位下松动躯干和髋关节
(六)长坐位下的松动
[松动的运动顺序]
[解决方法]
(七)用LLTT 1作为治疗方法
(八)用坍塌试验松动神经系统
(九)坍塌试验伴随下肢外展
六、结论
七、典型案例
第4章 早期站立
(一)站立的重要性
(二)使患者站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使患者站直
(一)使用伸膝支具
[使用绷带固定支具]
[将患者从卧位转移到站位]
[将患者转移回床上]
(二)使用站立架
(三)使用起立床
[解决方法]
二、站立时运动
(一)站立时躯干的屈曲
(二)站立时躯干屈曲的治疗价值
三、结论
四、典型案例
第5章 激活口面功能
一、常见问题及治疗
(一)问题
(二)预防与治疗
(三)操作手法
[有益的握法]
[照亮口腔深处]
[戴橡胶手套]
二、治疗性操作过程
(一)颈部的松动
[侧屈的松动]
[实现上段颈椎的屈曲]
(二)活动面部
(三)口腔内部的治疗
[顽固的咬合反射]
[评估和治疗口腔]
(四)舌头的治疗
[被动活动]
[促进口腔内的运动]
[舌头伸到口腔外]
[用橙子瓣儿刺激主动活动]
[重获舌头的选择性运动]
三、口腔卫生
关注牙齿和牙龈
[清洁牙齿和口腔]
[为患者刷牙]
[漱口]
四、重新开始进食
[典型案例]
(一)什么时候开始经口进食
[吞咽障碍评估]
[吞咽困难]
[引导因素和安全警示]
(二)促进进食
[去除鼻饲管]
[正确的姿势]
[手法诱发进食]
[家属的辅助]
[食物的性质]
[合适的食物类型]
[与他人共同进餐]
(三)饮水
[手法促进饮水]
五、急性期后的长期鼻饲
(一)PEG的优点
[特别优势]
(二)向帮助者和家属解释
(三)造瘘管的放置
(四)拔除胃造瘘管
六、重新学习讲话
(一)松动喉部
(二)协助深呼吸
(三)促进发声
(四)促进发不同的元音
(五)激活软腭
七、提供交流的替代方法
(一)“是”和“否”的动作信号
(二)应用字母板
(三)应用计算机辅助交流系统
(四)声音输出沟通辅助程序的应用(VOCA)
八、结论
第6章 克服运动受限、挛缩和畸形
一、发生挛缩的原因
二、克服肌肉挛缩并重建功能性运动
(一)理论性原则
(二)理论应用于实践
[规律地移动及变换体位]
[从环境中获得额外的信息]
[松动神经系统的不利张力]
[活动关节时,减少可收缩结构的痛性牵拉]
三、系列石膏矫正法
(一)石膏矫正法的优势
(二)实施石膏矫正法的必要条件
[一般情况]
[材料]
[工具]
(三)石膏矫正法的基本原则
(四)膝关节的石膏矫正
[首次制作石膏]
[更换石膏]
[防止石膏下滑]
[避免足跟压力]
[石膏矫正法的治疗时间]
`[采用开放式石膏维持全范围伸膝]
(五)足部跖屈的石膏矫正
[制作石膏模型]
[为站立训练准备石膏的足底部]
[更换石膏]
(六)肘关节屈曲的石膏矫正
[制作石膏模型]
[维持已经恢复的肘关节伸展]
[开放式石膏]
(七)腕关节屈曲的石膏矫正
[首次制作石膏]
[更换石膏]
[系列石膏矫正后保持腕关节伸展]
[制作手掌夹板]
四、外科手术
五、抗痉挛药物和神经阻滞
神经和运动点阻滞
六、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管理
[骨折]
[典型案例]
(一)颈椎损伤
[治疗]
(二)其他软组织损伤
七、异位骨化(HO)
(一)异位骨化的发生和发展
(二)引起或者激发异位骨化(HO)发生的因素
[保护性疼痛反应的丧失]
[反复的小的创伤]
[反复暴力性牵伸经制动的软组织]
[肌肉损伤和疼痛与离心收缩选择性相关]
[HO几乎都发生在近端关节周围]
[与HO相关的其他风险因素]
(三)预防HO的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四)克服已有的HO问题
[治疗措施]
[典型案例]
[HO导致肘关节屈曲受限]
八、结论
第7章 独立行走:准备及促进
一、治疗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何时开始行走
[典型案例]
三、准备活动
(一)下肢的选择性训练
[选择性髋关节伸展(桥式)]
[选择性膝关节伸展]
[持重阶段髋关节和膝关节的选择性伸展]
(二)重获平衡反应和选择性躯干控制
[向一侧倾斜后恢复至直立体位]
[坐位下侧向重心转移时维持平衡]
[腰椎的选择性侧屈]
[腰椎的选择性屈曲和伸展]
(三)躯干的松动和激活
[屈曲和伸展]
[坐位下躯干的屈曲/旋转]
[伴随激活腹肌时的腰椎旋转]
四、促进行走
(一)稳定胸部,诱发反应性跨步
(二)辅助髋关节伸展,避免膝关节过伸
[一只手放在患者的骨盆带的后方]
[一只手放在患者另一侧的躯干部]
(三)带轮子的助行器
[为了功能性任务调整助行器]
(四)使用其他行走辅助器具
五、促进站起和坐下
六、处理限制行走的其他问题
[典型案例]
七、学习上、下楼梯
(一)上楼梯
(二)下楼梯
八、促进主动运动的娱乐活动
(一)游泳
(二)骑车
九、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