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痉挛状态
痉挛状态是最常见、最难治的症状,它伴随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它可以使主动运动受限,会加重并发症,例如: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降低或抑制张力,就会发生挛缩、压疮和异位骨化。痉挛状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和临床表现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是公认的是干扰反馈和前馈机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过度紧张的根本原因。
人类有着完整的神经系统,经常会表现出异常的张力,当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时,人就会有意地通过过度紧张试图去重新获得这种感觉,会将身体移动到极限的体位。常见的例子有,当一个人从熟睡中醒来后手和上臂完全没有知觉,他会努力去恢复没有知觉的上肢,通常,人们会握紧拳头和绷紧手臂在空中全范围地上下运动;当坐久以后,人们会活动腿部,或者通过跺脚来放松腿部肌肉,缓解腿部发麻这种感觉异常;牙医在治疗过程中,局部注射药物后患者嘴唇会失去知觉,接下来他会紧闭嘴唇,防止牙齿向各个方向活动。如果患者不能感知他的肢体,或者有异常感觉,他就把肢体用力压向附近的接触面或者无休止地移动肢体,同时肌张力就会明显增高。
当传入的感觉不易辨别或不熟悉,或者是脚底感觉不稳,就像在游乐场坐过山车、学习冲浪和滑雪紧张时一样,人们会通过增加张力来缓解紧张。就像紧张的乘客在飞机遇到恶劣天气时会显得十分紧张一样,飞机倾斜、摇摆、不时地下降,透过窗户看到云旋涡和不时变化张力的引擎,旅客会紧张地把脚踩到地板上,抓紧扶手且拼命地靠紧椅子来寻找最安全的依靠。同样,当患者的感觉有冲突或不熟悉,他完全不能保证他所接收到的信息的可靠性时,他将会变得更加紧张,同时痉挛也会加重。
然而,对于消除紧张来说,防止过度增高张力或降低张力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在类似情形下,正常人也会有张力,但是对于患者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抑制作用,从而增高的张力会被放大,表现为刻板的痉挛状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