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感知觉障碍

(二)其他感知觉障碍

人们已经意识到脑外伤患者可以伴有多种多样的感知觉障碍,而且用特定的词语一一命名了这些感知觉的问题,比如:失用症、失认症、视空间忽略、注意力障碍和记忆功能障碍,同时也关注到了体象障碍和视空间定向力障碍。针对正常和脑损伤后的感知觉障碍已经有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但是,对于目标导向性的行动能力却没有专门的评定方法。正如Jeannerod(1990)在其书的序言里写到:“目前关于运动机制及目标导向性的行动是如何具体实施的我们知之甚少,还存在很多疑问”。

或许由于在实验室更容易完成视觉评测,针对视觉在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尽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视觉与运动再学习、命名、失明儿童的正常运动发育、盲人重新获得运动技能无关。但这些研究均共同显示了视觉与运动学习相关性很高。Dennet(1991) 以独特的方式简明阐述到:“虽然我们靠触觉和听觉去确认眼睛所看到的信息,但是人类的思想家总是将视觉定义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且认为是最感性的。在我们的思想里,习惯于通过视觉的隐喻证实看到的东西(一般习惯于再次确认),这是失真和混乱思想的主要原因。看到如此具有主导性的感性知识,以致我们很难做出选择”。

事实上,利用视觉去认识事物以及事物的形态,判断距离和明确目标的能力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可以依靠在此过程中曾有过的触觉和经验。正如Zekir(1992)恰如其分的比喻:“视觉这种感觉远比眼睛所看到的内容真实”。他又解释到:“要想通过视觉获得信息,大脑不能仅仅会分析视网膜里的图像,还应该会解释未知的感觉”。

实际上,不论是主要的形态,还是发展进程中所体现出的最佳功能,都涉及以某种方式存在的触觉和运动,以及某种程度上对所有感知觉的处理,即使是表现出相对简单的视觉任务,比如:跟踪对象时,头部的动作和定位等都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靠颈部和躯干的位置变换(Jeannerod 1990)。所以颈部区域提供的信息是重要的,肌肉张力的改变以及颈部一侧的感觉变化均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视觉信息的传递。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正常受试者的颈后部肌群震动会引起一个发光的目标产生虚幻的位移。受试者报告的固定光发生明显位移的变化通常受到水平维度和对面的振动刺激所影响,但他们幻想通过改变振动器的位置能够产生垂直和对角线方向的运动(Biquer et al.1986,1988)。

不论是浅感觉、深感觉还是本体感觉的缺失,都会对脑损伤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而积极的康复需要特殊的治疗方法以增强和改善触觉和运动觉的输入。“一个人必须在有感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抓握功能”(Von Randow 1991),手的功能对于人作为个体的功能独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感觉功能,我们不仅不能完成抓握动作,而且一些其他技巧性的活动同样无法完成,例如让某些物体在我们的控制下划过手指。Von Randow引用例子说明:高科技的机器人可以弹奏风琴,甚至可以用视频眼镜去读出事先没有看过的音乐,但是,它却不能够自如地翻页,因为它的手没有触觉,所以很难完成这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