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挛缩的原因

一、发生挛缩的原因

1.固定的坐姿或卧姿 如果患者总是采用同一个刻板体位,卧位或者是坐位,肌肉最终会发生适应性短缩。在患者肘关节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或者其肢体被限定在某一体位,并且拒绝一切调整其姿势的尝试的情况下,痉挛可能使患者的姿势发生改变。如果患者完全无法自主活动,那么他所维持的坐姿或者卧姿则应借助护理人员完成,若护理人员不能规律地帮助他改变体位,肌肉短缩就会发生。

2.受到干扰或异常的感觉 感觉受到干扰或感觉异常的患者则倾向于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更可靠的信息,其中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将肢体保持在一个极限位置来实现。当关节处于活动范围末端的位置,所受到的阻力非常巨大,不可能发生进一步的运动。肢体可能处于完全屈曲、完全伸直或者部分关节完全屈曲而其他关节完全伸直这两种状态相结合的位置。例如,某一肢体的一个关节完全伸直,而其他关节完全屈曲。

如果患者的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伸展并内收,踝关节跖屈(图6.1a),则符合B.Bobath(1968,1971,1978)和K.Bobath(1966)所描述的经典伸肌痉挛模式。在对任何原因造成的跟腱短缩采取正确措施之前,患者都无法足底放平地站立(图6.1b)。Karel Bobath(1988)指出,上下肢的经典痉挛模式的本质实际上是相同的,只是程度不同,“如果治疗师可以准确模仿出患者的姿势和共同运动的模式,那么说明患者处于痉挛模式中,因为痉挛模式一般是固定的。如果她不能模仿患者上肢或下肢多样的摆放模式,那么说明此种模式并不是由痉挛所导致。”

img

图6.1 a,b. 典型的伸肌痉挛模式。

a.下肢的伸展内收伴随着足的跖屈;b.缩短的跟腱。

因此,当看到患者的肢体处于不同的姿势或关节极限位置的组合姿势,要意识到这不是由痉挛导致的,而是患者努力获得外部信息的表现。通过提高肌张力、感受关节运动末端的阻力或者用身体某一部分触碰其他部分来增加信息输入。比如,患者的腿处于屈曲姿势,但是他的髋关节内收、踝关节跖屈(图6.2);另一个患者可能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但是踝关节却是背屈、内翻,使双脚彼此接触(图6.3)。再比如说手,我们可能看到有些患者手指处于伸直的状态,而有些则处于极度屈曲位置。

造成患者之间不同屈曲或伸展模式的原因,或者同一患者不同肢体的不同姿势的原因,尚不清楚。也无法完全理解为什么一些患者将脚或手抬离支撑面,而另一些患者则用力压着床、地面或者桌子。可能是因为触觉/运动觉的干扰类型和程度不同,或者其他看起来不重要的因素或者偶发事件使某一姿势较其他姿势而言成了主导。

可以从婴儿身上看到相似的现象,如果将一个正常的婴儿单独放在地板上,不让他接触其他物体或人时,可以看到他会使劲地伸直四肢或者像是危机时刻哭泣时那样紧紧屈曲四肢(图6.4a,b)。当孩子再次亲密接触父母或者有趣事物时,四肢则恢复正常的姿势和运动,极端姿势消失(图6.4c,d)。

3.神经系统明显的异常张力 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明显异常张力会使患者的肢体处于逐渐丧失关节活动度的体位之中,并且最终发生挛缩。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张力异常的程度不只是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位置有关系,而且与个人的诱发因素有关。资料显示,一些患者即使仅有神经组织很小的损伤也会表现出过高的张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肌肉挛缩。当然,每个出现肌肉挛缩的患者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肌张力。

img

图6.2 下肢屈曲,但是髋关节内收、踝跖屈。

img

图6.3 双下肢伸展、内旋,但双足背屈、内翻。

img

图6.4 a~d. 一个正常的婴儿。

a.没有任何接触时双腿强力伸展并且伴随踝跖屈;b.四肢像痉挛一样屈曲;c.被父亲紧紧抱着姿势立刻恢复正常;d.够物时没有任何异常张力的迹象。

4.造成疼痛的情况 任何使患者产生疼痛的情况都可以加速挛缩的进程。这些情况包括治疗或护理过程中过度拉伸肌肉,患者坠床肢体受伤,热敷过程中造成烫伤。无论最初是何种损伤、疼痛的部位在哪里,患者都会以一种保护姿势来保护肢体,避免疼痛部位发生主动或被动运动。甚至静脉输液发生渗漏后,液体进入组织均会造成肘关节伸展运动的严重丧失。

5.延迟开始活动 昏迷发生后延迟活动也可引发疼痛。患者保持在一个固定体位,此时,患者肢体短缩的肌肉和软组织不会由于重力或被动活动肢体而引起疼痛。这是一种自我防御的状况,患者会因关节活动疼痛而将关节维持在保护姿势中,继而易于发生肌肉短缩。

6.骨折 最初损伤造成的骨折或者因为在医院内摔倒所导致的骨折都会限制足够的运动,尤其是不稳定且长期未愈合的骨折。即使没有骨折,其他外伤如扭伤、挫伤,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挛缩。

7.异位骨化 在一个或多个主要关节发生的异位骨化,会因骨化的大小和位置,产生机械阻力限制或只允许某一方向的运动,因而严重限制了关节活动。脊髓损伤或脑损伤的患者中,这一引起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