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因素和安全警示]

[引导因素和安全警示]

关于何时可以开始尝试进食没有绝对的标准。结合特定的安全警示,考虑以下几点是有帮助的。

1.咳嗽反射的存在 患者能够咳嗽是为了保护气道,这并不需要患者能按命令进行咳嗽或者按要求清嗓子,只要患者在其他情况下能够自发地咳嗽即可。例如,在经气管插管进行机械吸痰或者刺激口腔后部及咽腔的时候,患者会猛力咳嗽。口腔及咽腔的后部或在咳嗽时,观察到的分泌物在吸痰引流之前聚集,或者是在吸痰之前痰液大量聚集在上述位置时也会诱发咳嗽。如果咳嗽不够有力,治疗师可以将双手放在患者的下肋骨或者胸骨上辅助增加力量,并且确保患者充分的呼气。重要的是通过触觉刺激能够诱发咳嗽反射。随着患者的改善,甚至可以在感知到触觉刺激之前,就鼓励并帮助患者按命令咳嗽,从而规律地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2.呕吐反射 活跃的呕吐反射的存在并不是进食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呕吐反射在正常成年人进食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对于此反射过度活跃的患者来说,将导致额外的困难。治疗中,不要做任何会刺激呕吐反射的尝试,因为这是患者最讨厌的事情,而且这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只会导致不必要的呕吐反应而已。对呕吐反射的测试只是为了提供一些关于患者口腔和咽腔的感觉信息,这可能对诊断有利,但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呕吐反射的存在表明激发了患者咽腔的敏感度,但很少提供有关进食能力的信息。由于这种反射在正常情况下有时是不存在的,比起双侧刺激的缺失,单侧的缺乏有着更大的临床意义”(Bass 1988)。

3.发声 无论是患者自愿发音还是不由自主地笑或哭时发出的声音,都表明他的声带可以聚集在一起,在吞咽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气道。由此提供的保护作用靠咽喉的提升而加强,应保持咽喉自由活动的能力,以允许令其像在正常吞咽过程中那样快速地向上移动。在开始口腔摄入食物前就应该将咽喉周围肌肉的张力正常化,并优化头部的位置,因为颈部前伸使得颈前的肌肉组织在张力下对抬高咽喉产生抵抗。显而易见,随处可见的抵抗力增加了吞咽时的难度,即使是正常人,如果颈部伸展的话也会这样。

早期开始治疗时,应尽一切努力,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其发声,增加声带的活动,只要有可能,应该尝试变化音调,以便使喉咙主动地上下移动。

4.正确的坐姿 正确、直立的坐姿非常有利于吞咽动作的完成,因此,如果患者尚未离开床,仍然卧床或依靠床头抬高处于半卧位,都不宜尝试经口进食。如果患者能正确地坐在轮椅上,在患者面前放一张桌子来支撑他的手臂,这样就可以减少胸椎的屈曲及颈椎的伸展。颈部的伸展不仅阻碍喉结的上抬,也妨碍下颌的关闭。在下颌降低时吞咽是极其困难的,下颌骨的位置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使用手法A通过拉伸颈后部和从下方辅助关闭下颌可以促进吞咽。

5.吞咽唾液 能吞咽唾液是一个很好的迹象,因为这表明患者有可能也可以吞咽其他东西。因为唾液没有任何味道和温度,且因为重力作用流动较快,这是患者需要克服的难题。如果患者在任一时间内仰卧,均未发生呛咳或出现痛苦的迹象,那么显然他已经将唾液自动咽了下去。在这些情况下,问题通常出现在食物的口腔期或者为了吞咽下去将食团向后运送的咽期。在这里有一个经过验证的方法,即可以在患者舌头后部放置一些冰激凌或酸奶,这样患者会比较容易吞咽下去。

6.舌头的主动运动 对于咀嚼固体和运送液体或固体到咽腔,舌头的主动运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任何其他时候,观察到患者自发地移动舌头,例如要舔口唇或者偶尔清晰地发音,那么,尽管他还不能按照要求活动舌头,但一定是出现了主动运动。对于进食,舌头的活动是特别重要的,不仅在口腔期,也因为“舌神经的作用发起了自动吞咽,是刺激触发吞咽反射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Logemann 1985)。

事实上,即使患者还不能活动舌头,也不应该阻止治疗师让患者尝试经口进食。只要在足够安全的措施下观察并协助咀嚼,舌头的活动功能就有可能通过口腔提供食物的刺激而重新恢复。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师将需要找到办法来弥补舌运动的缺乏,或者从口腔外协助舌的运动。

7.牙齿和牙龈状况 应该保持牙齿和牙龈状态良好,如果发生恶化的话,要首先去除导致进食疼痛的因素,才能顺利地进行尝试。牙龈感染或牙齿损坏引起的疼痛会导致明显的吞咽困难,而并非吞咽动作本身。

8.吸痰器的放置 吸痰器不应该放置在比较严重的患者床边,否则就好像致命性的窒息即将发生。如果吸痰器在旁边,只会使得有紧张情绪的患者更加紧张。用一个小的、柔软的导管将固体吸出即可。即使是在患者吃完之后进行口腔清洁时,我们最好是让患者参与,并且有治疗人员手动辅助,而不是仅仅使用一台机器进行处理。

警告:在患者不能咀嚼和充分吞咽之前,不要直接给患者一个比较大块且特别硬的、易引发呛咳的食物。

9.窒息 如果患者在经口进食时或进食后,甚至在吞咽唾液时发生窒息,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要知道怎样去帮助他,从容而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仔细选择食物的种类,维持良好的起始坐姿,充分做好进食的前期准备以及营造轻松的环境氛围,在确保不会引发窒息的前提下进行每一次尝试。呛咳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不愉快的经历,对于患者来说,往往会自我强化这种感受,每经历一次呛咳都会让患者越来越害怕它再次发生,这些预想的恐惧有时会使肌张力过高,反而增加了再发的可能性。即便已经采取了合理的措施,有时仍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窒息,如果患者不幸发生窒息或者开始出现将要窒息的痛苦迹象时,治疗师必须果断地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

治疗师开始和患者进行日常对话,不动声色地把勺子和叉子放在盘子上,如果患者是自己拿着,则帮助患者把勺子和叉子放在盘子上。治疗师屈曲患者的颈部,有节奏地轻轻拍打其上段胸椎,随着患者放松下来,令其做吞咽动作,等待片刻,看看气道是否畅通。治疗师轻轻地拍患者的背,如同一位母亲帮助自己的孩子“拍嗝”一样,重点是要保持患者的头部和躯干屈曲,如果患者的头部和躯干伸展,则会加深吸气,把食物的碎渣或者液体吸得更深。如果患者不能顺畅地咳出来或咽下去,治疗师则需用手掌,平稳地叩击患者的上背部,拍打时间与其呼吸频率同步,这样通常能把进入呼吸道的异物拍出来并排出去。Heimlich所提议的处理窒息的策略,是针对自然发生的轻度窒息,极端用力会引发肋骨骨折不必要的风险(Heimlich 1978)。如果患者太虚弱,治疗师可以把她的手臂放在患者下部的肋骨上辅助其咳嗽,当他想要咳嗽时治疗师手臂向内、向下压他的肋骨。只有当患者完全无法呼吸时,则需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比如将患者头放在两膝之间向前弯曲身体,或是患者脸朝下趴在床上,头伸出床外,突然向下按压他的胸部或者进行气管插管。如果患者的食物经过精心的选择,摄食时有严密的监督和适当的协助,应该永远都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上述措施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或在康复后期使用,也是在患者自己饮食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应该采取的步骤。

10.口腔和咽腔残留的食物颗粒 进食后,在患者无人监护的情况下或平躺于床上之前,首要的是彻底清除患者口腔和咽腔的所有食物残渣。当患者一个人的时候,粘在口腔顶或咽腔壁的任何食物残渣均可能脱落,甚至误吸致命。为了消除这种风险,作为常规处理,在每次进食后,护士或治疗师要用一个小型手电筒悉心地检查患者的口腔和咽腔,如果看到有残渣,一定要确保清除掉,保证患者喝足够的液体,给予必要的帮助,然后令其反复吞咽。治疗师可以用仪器也用包裹着湿润纱布的手指去清洁他的口腔,较大的碎渣也可以用刮勺或牙刷去除。作为进一步的安全措施,患者进食后1小时应保持直立体位,并且在临睡前1~2小时不宜进食(Bass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