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失禁和(或)便秘
不巧的是,对于患者及帮助者来说,胃肠活动(解大便)大多是受到排斥的。然而,如果形成每一天或两天一次胃肠排空这样的规律是很好的,并且其潜在风险也可以清除。由于患者活动量减少、饮食中缺乏纤维素及在吞咽流食上的困难,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患上便秘,心理因素在形成便秘的过程中也起到了显著作用。因此,很多没有神经系统受损的人同样存在便秘情况,心理因素如下:
·一个不熟悉的厕所,尤其是不能锁门。
·起床及吃早饭时间的改变。
·不一样的早餐,没有茶或咖啡,或者也许是没有习惯饮用的果汁。
·另一个人的存在。
·手术后卧位尝试使用便盆。
由于医院的管理,患者将不得不与吞咽困难及平衡障碍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做斗争,直到其恢复到生活基本自理。由于担心患者摔倒并伤到自己,患者不能独自在厕所里或锁上厕所门。
应当最大限度地避免便秘,不仅因为便秘会延缓自理能力的恢复,还在于便秘存在的副作用,包括如下:
·尤其是早期阶段,也包括康复的晚期,患者可能会觉得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严重后果的障碍。
·胃肠超负荷的压力及不适会增强痉挛。
·对患者家属来说,在已经很敏感的情况下,便秘导致的口臭可能引起不愉快。
·通过导尿管排尿可能会是障碍。
·没有导尿管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排尿,由于胃肠负荷大,膀胱容量减小,其可能在开始排尿上有困难。
·由于患者担心便秘,他在治疗过程中很少能集中注意力,他可能会不断地要求上卫生间,而且长时间不能成功排便可能会使其非常沮丧。
·表面上的腹泻可能是肠道中宿便转化为液态排泄物,导致频繁遗便的结果,通过对患者反复的清理及更换,治疗时间被浪费,如果腹泻的原因被误解,应用药物使粪便变硬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如果不定期地应用多种剂量的泻药来缓解严重的便秘,患者可能不得不整天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这样做的结果是强效的药物使其不断排稀便。另外,如果药量不足以排便,患者将不能全身心投入治疗,因为他担心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