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计算机辅助交流系统

(三)应用计算机辅助交流系统

系统的中间阶段,患者可以利用附带说明书的键盘敲打句子,使之呈现在显示屏上或者印刷在纸上。所有这些系统不仅要求患者有必要的语言基础,而且还要求患者必须能充分控制肢体的运动。佳能交流器(Canon Communicator),是众所周知的好产品而且非常小。小型化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很容易安装在轮椅桌上或者附加在椅子扶手上,甚至保持在患者膝盖上。另一个优势是,为了评估目的能够将信息打印在纸上保留。对于精细协调困难的患者,则需要大面积的键盘。如果患者不能选择性地使用手指,可以使用电动打印机来打印患者的想法和留言。一个重度残疾的患者通过一个塑性延伸的装置能够完成打印,而该装置配备于她唯一可以进行选择性运动的右脚。应用电脑的好处是可以储存患者打印的内容,避免别人读到不应该看的内容时的尴尬。

对于没有任何运动的患者,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就有可能做一些事情,比如“离散眼球位置的记录替代交流”(Kate 等10人 1985)、“眼睛操作的键盘”(Ignazzi & Ramsden,1984)或者“眼睛凝视交流器”,这使得使用者能够快速地进行交流,通过合并一个多页词频表,不再需要单独地选择构成每个词的字母(Downing 1985)。重度视力损伤并且有感觉运动障碍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进行交流(Beukelmann et al.1984)。

然而,可惜的是,大部分系统在为重度残疾患者调整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而这一缺点有些时候会导致患者产生挫败感甚至可能放弃。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能够以每分钟150个单词的速度进行谈话,但是当用一个通讯器辅助多人时通常只能输出每分钟3~5个单词,这取决于患者期望的目标、运动的控制以及是否进行扫描、编码或者直接被利用的选择方法(Downing 1985)。对于很多人而言,花费很多心思与精力来处理一条很短的信息,从理论上讲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电脑,而实际生活中往往不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