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注意事项]

[管理注意事项]

1.脑外伤患者的膀胱功能与脊髓损伤造成的神经源性膀胱不同,它更像尚未学会自主控制排尿的发育中的儿童的膀胱。脑外伤患者的膀胱功能不完善,就像婴儿一样会随意排尿,因此患者也可在受到压力或运动、紧张或放松等刺激下随意排尿。因为尿失禁是感觉损伤的结果,针对性治疗感觉损伤将会改善膀胱自控能力。在很多种情况下应当引导患者趋向于好的结果,并非仅仅集中在如何上厕所。“意外”发生时决不能斥责患者,就像不能因为尿床而惩罚孩子一样,也不能指责他为“淘气”或不听话,患者的尿失禁既不是粗心,也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他没有恢复感知和分析的能力,就像脑损伤后导致上肢痉挛或无力一样。

2.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在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就应该将留置导尿管拔掉,而不能只为排空膀胱而保留尿管。持续性留置导尿多在急性期为了测定液体出入量和促使膀胱排空时应用,而很少用在脑损伤后(Schlaegel 1993)。在床上排尿时可放置尿壶和尿不湿以供随时使用和丢弃,接尿器是在不能完成上述动作而发展衍生出来的,在下肢截瘫患者中使用较多(Bromley 1976),然而仍鼓励患者定时排尿并减少使用排尿设备,但女性患者在能够自主排尿前都只能用尿不湿。

3.如果提供给患者一个尿壶或定时带其去卫生间,如每2~3小时一次,并且帮助他翻身和脱衣,则护理难度降低。有趣的是,患者在家里通常会克服这些困难,是因为家属能够及时发现他们排尿前的迹象和反应,而在医院里同一个患者仍有尿失禁,并为此做着治疗。这是因为护理人员要照顾许多需要依赖的患者,无法做到像在家里一对一的护理服务。

4.关于心理因素方面,如果患者穿着自己的衣服而不是穿着病号服坐着,那他不太可能会出现尿失禁。他所借助的方式也会明显不同,因此,尽管费时费力,所有治疗他们的人应立即以友好及鼓励的态度去帮助他们。

5.为了避免尴尬的事情发生,患者在治疗前应先上厕所或者应用尿壶。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想要小便,应当将这种情况视为一次治疗机会,而不是一次烦人的中断。在治疗室准备干净的尿布,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即可为患者更换,不用必须回到他的病房,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如果患者容易尿湿,而其又处于多人同在的环境中,对于他来说,在轮椅上为他准备干净的裤子是明智的做法。

6.就像膀胱训练经常用于脊髓损伤的患者一样,其原理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压迫或刺激引发反射使膀胱排空,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脑部损伤的患者。与脊髓损伤患者不同,脑部损伤的患者有完整的脊髓功能,其困难在于认知的缺失,而不是源于膀胱及其括约肌协调活动的改变及外周神经的缺失。为了促进膀胱排空,患者需要放松、安静,而不是很紧张,听像流水声这样令人放松的声音比直接刺激膀胱或膀胱周围区域更有助于帮助患者排尿。

7.任何尿路感染均应接受治疗,从而减少尿路相关感染的发生。如果患者存在神经源性吞咽困难并且不能摄入足够的水量,继发性尿路感染便容易发生,强化治疗面部和口腔的感觉/运功障碍,应当在早期阶段开始让舌头有选择性地运动,直到可以很容易地吞咽流质食物(详见第5章),如果没有其他替代形式的进食,每天理想的饮水大约应当是2L,这有赖于团队中所有成员的帮助和鼓励,使其一天中多次少量饮水以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不幸的是,有时会错误地认为,患者应当少喝水以减少频繁的小便,但是如此导致的潜在危害应当认真地向每一个帮助者解释,不仅仅是反复尿路感染增加,其肾脏功能最终会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