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后的长期鼻饲

五、急性期后的长期鼻饲

急性期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要持续一定时间的补充营养支持,选择的方式应该有效、安全、不导致正常进食训练的延迟或影响患者整个康复进程。

比其他任何措施更好地满足这些标准的选择是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一旦明确患者将需要长时间依赖鼻饲管,无论是因为总体营养需求或只为液体摄入,还是因为用药或者消化道额外的支持,都应该毫不拖延地实施此方法以避免出现与鼻饲插管相关的问题。

常规的鼻饲管,在过去几乎专门用于提供营养支持,便由于其不良的副作用而不再推荐给长期存在神经性吞咽困难的患者。

·该管的位置使得患者吞咽更困难,从而干扰了进食训练。在鼻咽区域的任何刺激都将增加进一步的问题(Nehen 1988; Schlee et al.1987)。

·鼻饲管使鼻咽不能闭合,并且长期施加在腭的恒定压力将不利于日后有效功能活动的恢复。如果其他相关的功能明显恢复,而软腭的闭合依然存在显著问题时,很可能是因为软腭本身局部的损伤,而不是原来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对插管不理解的患者经常会把鼻饲管拔出,最终只好将他的双手绑在床上。而绑带会增加患者的不安,因此他会拼命地拉拽来抑制这种不安,结果导致皮肤擦伤,还会阻碍血液循环,此外,如果患者手部的主动活动被限制,那么患者将被剥夺有价值的感觉输入。帮助者搬动患者时,鼻饲管也容易脱落。在这两种情况下,频繁地插入鼻饲管对鼻黏膜也有不良刺激(Winstein 1983)。

·从美观的角度来看,用胶布贴在患者脸上的鼻饲管不利于自我形象的恢复,尤其是当他能够离开房间时,无论是坐在轮椅上还是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