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骨化的发生和发展

(一)异位骨化的发生和发展

最早异位骨化的迹象出现一般在患者昏迷4~8周时,但是如果患者整个昏迷阶段持续很长时间,那么他第一次发生异位骨化的时间会晚一些。“且不论病因是什么,在两个月中,4~6周是异位骨化高发期。很少发生在前3周或者3个月后”(Garland 1991)。Sazbon等发现昏迷7个月的患者中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90%,所获得的最早的证据为8.6%的患者在1个月后发生了异位骨化。异位骨化一般发生在创伤性脑损伤后或者起初非创伤性损伤的昏迷患者中(Rothmeier et al.1990;An et al.1987;Sazbon et al.1981)。

临床上,关于异位骨化的特征描述如下:

·一般情况下,物理治疗师会在其他临床表现之前发现患者不寻常或者突然的被动活动范围减少。

·运动时出现疼痛,如果患者不能说话,要注意观察其痛苦的表情、烦躁或其他痛苦的表现,例如心率增加或者呼吸频率增加。

·典型的是局部明显的肿胀,可能合并局部急性炎症,例如发红、发热。下肢的肿胀可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血栓性静脉炎所导致的水肿类似,需要进行鉴别诊断(Ragone et al.1986;Venier & Ditunno 1971)。

·受累的肢体多存在痉挛。Garland等(1980)声明,事实上,所有异位骨化的患者均存在局部的肌肉强直。可以感觉到强直状态或者肌肉的保护增强。

·碱性磷酸酶通常会升高,但并非所有患者的该项指标都会升高。“临床上发生显著异位骨化的大多数患者会有SAP(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升高”(Garland 1991),此作者曾提出,骨折愈合阶段患者的SAP水平也会增高(Garland et al.1980)。然而,即使SAP在正常范围,也会有新的骨形成(Grüninger 1986)。

·骨化持续发展,关节活动会越来越受限,继而发生关节僵硬,导致部分或者全部关节活动度丧失(Mital et al.1987)。

·早期临床症状X线影像显示是正常的,但是2~3周后则会显示在骨的邻近处有成骨形成(Garland 1991;Garland & Keenan 1983)。几个月之后的X线影像显示有大量的新骨形成。

·在特定位置,形成的骨是可以在体表触摸到的,例如,髋关节前面、肘关节周围和腋窝的位置。

由于HO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度丧失会阻碍患者的康复,会影响到本应该恢复主动活动的肢体的完全功能性使用。因为最终可恢复的关节活动角度无法预测,并且还没有发现关节活动度与HO发生的关联,尤其未有研究证明应用于治疗骨形成的方法是有效的,因此预防是最重要的。“我们还没有可靠的治疗方法用来减少骨量”(Puzas et al.1989)。

一旦骨化稳定,手术切除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讲是非常有效的选择,但是很多患者在切除术后显示出再次形成异化组织的倾向。例如,“如果关节持续痉挛,异位骨化的复发率会很高,运动的改善并不明显”(Garland & Keenan,1983)。然而,有报道称在切除肘关节后部导致僵硬的异位骨化物后,成功地恢复了关节活动范围(Garland et al.1985;Mital et al.1987)。Mital及合著者也描述到在手术后的当天就预防性地使用水杨酸盐类药物成功减少了切除异位骨手术后的复发。基于这些发现,作者另外建议:“水杨酸盐在骨化进程的一开始就使用,可能的确会阻碍异位骨形成的进程,并且应尽可能早地使用,因为这样可能避免之后的手术治疗。”

由于手术和复发率的风险,不要太早考虑这样的介入方法,只有确定这样的介入能够取得功能方面的恢复才给予考虑。因此,Garland强调,如果功能持续恢复,手术可以被推迟到5年以后(Garland 1991)。必须认真考虑所有的因素并且评估后认为利大于弊时,才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完全避免异位骨的形成或者最小化骨化的程度和数量无疑对于治疗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同样,非手术治疗措施成为处理活动受限问题的更佳选择。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是基于对其可能的发生及发展原因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