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益的握法]
当评估或治疗患者的口面部时,推荐两种有益的基本手法:
手法A
治疗师站在患者身旁,将自己的上肢从患者头后面绕过,手能轻易够到患者脸颊,然后,把患者的下颌握在示指和中指之间,拇指轻轻地放在患者脸的侧边,大概齐耳中线的水平(图5.2a)。治疗师用自己的示指施加很小的向下和向前的压力就能轻易地张开他的口腔,或者当患者闭唇时,帮助患者把双唇合住。由于口轮匝肌是环形的肌肉,所以,从下唇促进也能辅助上唇的闭合。
治疗师将中指放于患者下颌处,通过向前上方移动下颌骨来辅助患者做闭嘴动作,同样可以用中指辅助患者的舌头做向前或向后的运动。治疗师将手指头稍弯曲后放于下颌骨两升部之间(即舌肌下面的附着点),同时用向上的力使舌头随着手指做向前上方或后上方的运动(图5.2b)。当患者做张口、闭口或者咀嚼运动时,治疗师的拇指可以随时感知面颊部肌张力的变化、颞颌关节是否有半脱位及颞颌关节的横向运动。
把患者的头稍微向前倾斜是至关重要的,治疗师可以用她的上臂或者肩膀向上提拉患者的颈后部,防止他的头后仰伸展。

图5.2 a,b. 手法A为口的评估和治疗。
a.示指和中指辅助口张开和闭合;b.中指在下颌下方自下而上移动舌头。
手法A尤其适用于:
·重症监护室内处于侧卧位的患者(图5.3a)。
·评估和治疗时,坐位无法控制头部位置的患者(图5.3b)。
·评估患者的功能性活动,如吃饭、喝水或刷牙(图5.3c)。

图5.3 a~c. 手法A。
a.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仍然神志不清的时候;b.不能把头控制在合适的位置;c.饮水时需要帮助。
手法B
治疗师采用手法B,站于患者前方,这样能够直接观察到患者的整个面部。治疗师需要坐在小凳子上或者采取跪姿(因为如果治疗师的面部高于患者,那么患者会自然地抬起头,颈部就会做来回环绕动作去看治疗师,这样的话,治疗师就很难辅助患者做口腔内的活动)。治疗师的拇指轻轻放在患者下颌处,示指放于患者面颊部,中指充分弯曲后较舒适的放于下颌骨两升部之间(图5.4a)。治疗师的手指这样放置不仅能使自己随时感觉患者口底肌群的肌张力变化,同时能够辅助患者完成舌头的运动和吞咽动作。
治疗师把拇指放在患者下颌上,帮助他张口,同时注意不要向后推下颌。事实上,下颌是颞下颌关节的延伸,在治疗师用中指引导其下颌向前活动的同时,下颌可以向下滑行,进而促进其张口。
如果患者不能闭唇,治疗师可以用中指辅助他的下颌上抬,治疗师的拇指将患者的下唇朝着上唇方向向上推动以实现闭唇。
手法B尤其适用于:
·在进行口面部主动运动的再学习时,患者可以不费力地将头维持在一个良好的位置。如果这个患者不能控制他的头在正确的位置或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注意力才能做到时,治疗师依然可以用相同的手法,但是不管是靠床还是支架,都要让患者在有很好支撑的半卧位进行练习(图5.4b)。
·在对口头指示理解存在困难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师可以向患者演示对他的期望,而且当患者直视治疗师的脸时,患者能更好地遵循治疗师的指令。

图5.4 a.手法B允许患者观察治疗师的脸;b.适用于头部需要支撑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