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再版前言

应激(stress),又称“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没有应激就没有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全方位的渗透,人类承受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

应激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75%~90%的人类疾病与应激机制的激活有关。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重,而应激损伤是这些重大疾病的重要病因和诱因。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应激与疾病的关系、应激对机体损伤的机制与防治措施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并由此产生了“应激医学”这门新兴学科。

应激医学于201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隶属于特种医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方向,是研究人体对特殊的环境、职业因素和需求等应激源的应对反应及其相关医学问题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整合而成,这从教学和教材中可见一斑。《病理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生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均有与“应激”相关的章节,如“应激”“应激与应激性疾病”“心理应激”“应激与情绪”“应激与健康”“应激管理”“应激与应激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等。

中国生理学会于2012年新增了“应激生理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由钱令嘉和笔者发起申请,2011年成立筹备组),2016年,中国神经科学会也成立了“应激神经生物学分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逐年调整并增加了“应激”相应的目录,除了C1103(整合生理学)中的C110302(应激、适应与代偿)、C110308(稳态调节及失衡)等,2014年C0901心理学又增加了C090113(应激心理学)等。

应激医学以研究应激的发生、应激适应和应激损伤及其机制、应激性疾病的防治为主要目标。早期的重点在于躯体(环境)应激对机体的影响,这也是早期的应激研究主要集中在军队单位的原因。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经常处于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之中,所面临的应激因素更加复杂,所承受的应激强度更加剧烈。军事应激所致损伤已被确定为部队战斗减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各国军队非常重视对应激生物学和应激损伤的防护研究。近年来,应激医学研究重点转向于心理应激,并在应激生物学、心理精神活动和行为反应的物质基础、应激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有了迅速的发展。

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在应激研究领域有着特殊的渊源和贡献。img教授是我国应激医学与神经内分泌学研究的先驱,之后陈宜张院士、徐仁宝教授、路长林教授等,长期在应激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笔者于2001年3月因航海医学学科建设的需要调至海军医学系,于当年申请并获批的航海医学国家重点学科以及之后的军队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始终把“军事应激”作为重点方向。2005年5月设立“应激医学研究室”(内称“军事航海医学教研室”)。2013年调至新成立的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该系以“应激医学”为重点学科方向。学校转隶海军后于2017年12月获批正式成立建制的“应激医学教研室”(内称“军事应激心理学教研室”)。

我们于2005年、2006年分别开设了“应激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选修课程。2006年编著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应激医学相关知识的《应激医学》(第1版),该书由陈宜张和杨雄里两位院士作序,并得到了吴建屏、曹雪涛两位院士的大力推荐,作为上海“十一五”重点图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还获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2015年编著出版《应激与疾病》。2018年起,我校为“精神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应激医学”必修课,为此编著《应激医学》(第2版)教材。

《应激医学》(第2版)是在笔者原主编的《应激医学》(第1版)、《应激与疾病》的基础上编著而成,并对原章节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尤其是对“应激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应激致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应激性疾病各论”“不良应激与应激性疾病的防治”等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补充、调整。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路长林、钱令嘉、苗丹民、李莹辉等教授的大力支持。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十三五”海军院校和训练机构第四批教学重点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171)的资助。

本书既可作为医科和师范类院校的教材,供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和精神医学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临床基础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蒋春雷

2020年7月3日

于三沙某岛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