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理化环境对船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二、船上理化环境对船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船理化环境是指在船范围内的各种物理、化学环境。船员大部分时间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训练、学习等,这些环境对船员心理的影响是比较持久的,相对而言也比较稳定,主要的理化环境有噪声、震动、空气污染、电磁场、微波辐射等。

噪声在物理学上指的是由多种声音混合而成,振动形式杂乱、无一定规则的非和谐音。心理学上,噪声是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干扰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令人厌烦的声音。船的噪声来源主要有机械噪声、气体动力噪声、各种音响噪声、脉冲噪声。只要船在航行,不管愿意不愿意,船员都得与噪声为伴,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给船员的身心带来了许多影响。噪声对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同一噪声对不同的噪声接受者的主观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在生理上,噪声对听觉器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对神经、心血管系统也会产生一定的损害,这要看噪声的大小、频率和在噪声中暴露的时间长短。在生理上会损害听力,一定强度的噪声,刺激人耳一定时间可使人的听阈值升高,称为听阈上移。听阈上移又分为暂时性听阈上移和永久性听阈上移。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觉的敏感性下降,听阈上升可达10~15 dB,但离开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内可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听觉适应有一定的限度,在强烈的噪声作用下,听力减弱,听觉敏感性可下降10~15 dB以上,甚至30 dB。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听觉疲劳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也称为暂时性听阈上移,但这已是病理前状态。如在强烈噪声长期反复作用下,听觉疲劳在休息时间内也不能完全恢复,则进一步发展成为病理状态,出现内耳的退行性改变,导致噪声性耳聋,也称永久性听阈上移。听力损害最初对500~2 000 Hz重要语言范围的累及不明显,不致影响人的日常语言交流能力,主观上往往没有听力障碍的感觉,但高频听觉早已遭受损害,只因语言听力范围的影响不明显,往往自己不容易觉察。噪声的长期作用会使船员的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在认知方面有记忆力减退、思维反应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情绪方面表现为心情烦躁、易激惹,情绪不稳定;噪声使船员难以入睡、休息不好,反过来又影响情绪;由于噪声的干扰,船员的心理运动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不仅影响工作的速度,而且降低工作的质量,特别是对那些注意力需高度集中的复杂作业影响更大。噪声对船员之间的言语交流和有线与无线通信产生较强的干扰,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船上空气污染对船员的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平时人们对一些单一难闻气体都表现出厌恶的情绪和行为,而如此众多的有毒、有害气体对船员的心理影响更广、更强烈。在认知方面,嗅觉功能明显减退,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情绪方面表现为厌烦,兴趣减低;心理运动速度下降,人容易疲劳。

船的强烈振动也会导致船员脑功能水平降低,注意力分散,容易疲劳;此外,电磁场、微波辐射、室内照明等都会对船员的心理功能和行为表现产生多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