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反应蛋白
应激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改变,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AP),属分泌型蛋白(表2-1)。
表2-1 一些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

1.AP的主要构成及来源·AP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可产生少量AP。正常时血浆中AP含量很少,但在感染、炎症、发热时明显增加。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2.AP的生物学功能·AP的种类很多,其功能也相当广泛。但总体来说,它是一种启动迅速的机体防御机制。
(1)抑制蛋白酶:创伤、感染时,体内蛋白分解酶增多,AP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可避免蛋白酶对组织的过度损伤。
(2)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以AP中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作用最明显:它可与细菌细胞壁结合,起抗体样调理作用;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临床上常用CRP作为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3)抗感染、抗损伤:CRP、补体成分的增多可加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凝血蛋白类的增加可增强机体的抗出血能力等。
(4)结合、运输功能:铜蓝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等可与相应的物质结合,避免过多的游离血红素等对机体的危害,并可调节它们的体内代谢过程和生理功能。
3.检测AP的临床意义·AP的检测对某些疾病的临床诊断有辅助意义,动态观察时有助于判断疗效及估计预后。
近年来,AP的定量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免疫浊度测定、速率浊度测定、激光浊度测定、固相酶免疫测定等方法,均能快速准确地定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临床常用的急性期蛋白有CRP、α-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和转铁蛋白等。
临床上常选择一个正相AP(急性期含量升高)和一个负相AP(急性期含量降低)指标同时检测,如CRP和TRH,以提高其准确性。但由于很多因素都可使AP血清浓度发生变化,因此其特异性较差,需结合临床,具体分析,综合评价。
近年来,CRP等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在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症状改善程度关系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