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

第一节 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网络

长久以来,人们就观察到神经精神活动对免疫功能有影响。人处于应激状态时,机体会产生广泛的、复杂的生物学效应。持续存在的应激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对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极度悲伤、愤恨常使机体暴发一场感染性疾病。个性能改变机体对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心理因素或某些外因可抑制免疫功能,提高对某些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中医很早就提出“七情”致病,现代医学也认为心理与精神状况对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明显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学界及与健康有关的领域研究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认为应激因素使免疫系统发生功能改变是很多疾病发生的中介因素。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此领域的研究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四十年来,神经科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揭示了这三大系统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开辟了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关系的新领域,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包括神经影响免疫、内分泌影响免疫以及免疫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三个方面。

早在20世纪初,就有研究观察到应激可导致结核患者吞噬细胞活性下降。20世纪20—30年代的研究表明,免疫反应与其他生理应答一样可有条件反射,指出了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限于当时神经科学和免疫学本身的发展及缺乏新技术的使用,神经免疫学在国内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未得到充分发展。直至70年代末,Besedovsky等(1977)首次获得了神经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证据。1980年,Blalock和Smith正式提出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设想。从此,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而进行研究。不少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命名,如神经免疫调制作用(neuroimmunomodulation)、神经免疫内分泌(neuroimmunoendocrine)、心理免疫学(psychoimmunology)、精神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行为免疫学(behavioral immunology)、免疫精神病学(immunopsychiatry)、思维与免疫力(mind and immunity)等,尽管命名不同,但其研究领域的本质是相同的。Immunology Today在1994年第11期专刊称之为“神经内分泌免疫学”(neuroendocrine Immunology)。这一学科主要研究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进行研究,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神经回路以及行为水平等。

20世纪90年代是“脑的十年”,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关系的研究已成为此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寻找治疗精神和神经疾病更好的方法是神经科学研究的焦点,并认为颇有成功希望的五大领域之一就是“神经免疫调节”,其主要目标是要发现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间的化学和神经联系,研究参与这些过程的基因及其调控,这些知识无疑将导致预防、诊断和治疗许多人类疾病的新策略(Decade of the Brain,Approaching the 21st Century)。目前已吸引了全球众多神经病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科研工作者到“神经免疫调节”这一领域里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逐步揭示出许多神经递质和激素、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以及两个系统的细胞表面有关受体等的存在及其理化生物学特性,这就使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可能得以阐明。目前已初步证实两个系统之间的作用是双向而不是单向的,但这种双向关系非常复杂,许多机制尚不是很清楚。

近年来,随着炎症尤其是慢性低活度炎症激活在重大慢性疾病中的作用愈加凸显,“神经免疫”也逐渐拓展为“神经免疫炎症网络”,此领域的研究已迅猛发展。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可简要地用图6-1表示。本节就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调节作用做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