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应激干预的原则

二、军事应激干预的原则

总结国内外在这方面的论述,军事应激干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协同化原则·该原则强调心理与生理的统一性,因此要求生理、心理上的干预必须同时进行。在平时,体现为开展心理训练与体育锻炼、思想教育等活动协同进行。在战时,提倡对战斗应激反应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生理需求,给予有效的生理补充,诸如给水、进食和提供充足的睡眠等。事实证明,这种干预方式,平时可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与优化,在战时可促使许多伤员精神很快恢复常态,72小时内就能重新归队。

2.正常化原则·这一原则的一个中心理念就是“合理即正常”,就是说战斗应激反应各期所出现的各种反应、各种情感和各种想法都是正常的。尽管有时这些情感体验是痛苦的,有些想法看上去是荒诞的,但干预者必须建立起“合理即正常”的理念,以此理念建立干预调整模式。只有“正常”,才意味着一切应激反应都在干预者的掌握中,当干预者向大家解释为什么这些反应是正常的同时,被干预者已经主动参与到自己的情绪调整过程中。“正常”的评估有助于降低已经发生严重应激反应个体的压力,有助于树立被干预者的自信,调动被干预者的潜力。

3.个性化原则·个体在遭受军事应激后,他们得以恢复的方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人类的应激反应非常复杂,个体的反应就如同其手印一样与众不同。因此,当每个作战人员遭受各种军事应激时,在遵守基本的干预原则的情况下,救治人员应和他们一起,充满信心地寻找那些更适合于他们自己的干预方式,以求最佳效果,不必感到任何担心或被人蔑视。军事应激干预同样是没有定法,贵在得法。

4.就近、即时、期望原则·这一原则是经过了战场上的实践而总结出的结论,目前已经被人们普遍地接受。该模式承认战斗应激反应伤员的情感发泄行为具有合理、合法性。就近,是指战斗应激反应的最佳处置场所是在前线,尽可能接近战斗地区,主张“让士兵稍事休息,不要切断他与部队的联系”。即时,是指对出现战斗应激反应症状官兵尽早诊断、治疗,在战场上一旦出现战斗应激反应要立即进行救治,使伤员得到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并予以解释和安慰,解除其恐怖与焦虑。期望,是指期望返回部队,对官兵赋予其能够快速恢复返回战场的肯定,救治人员要告知被救治官兵其目前的反应是正常的,经常提醒他们很快就能够恢复,部队的领导和战友也来看望,并传递等待被救治者归队的信息,使被救治人员感受到战友的期望,进一步树立信心。治疗的核心不是使用药物,而是给予伤员信心,即积极的期望。这一干预原则不仅有助于对战斗应激反应的治疗,也有助于预防其继续发展。

5.协作和授权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干预活动双方的关系必须是协作式的。干预者和被干预者之间最好建立一个联盟或俱乐部。对于那些自尊感和安全感降低的士兵,要给予适当的授权,帮助他们恢复较健全的自我意识。对于那些目睹了极端残酷战争场景的官兵该原则尤为重要。战场的非人性场景,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生存价值感骤然下降,战场现实与头脑中过去的意识有着激烈的冲突,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分裂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