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垂体-靶腺间的联系
下丘脑不仅是行为和自主神经的整合中枢,而且也是内分泌的整合中枢,下丘脑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是通过与垂体结构的密切联系实现的。
(一)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联系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联系途径是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胞体合成的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浆流动运送至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贮存。在各种有效刺激下,视上核或室旁核的神经元发生兴奋,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至末梢,引起神经末梢内贮存的激素释放入血,由血液循环将激素运送到靶组织发挥作用。
(二)下丘脑与腺垂体的联系
下丘脑和腺垂体的联系途径是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的神经内分泌核团,产生的调节腺垂体激素释放激素属于多肽类化学物质,所以也称下丘脑调节肽。促进腺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肽,称为“释放激素”或“释放因子”。相反,抑制腺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肽,称为“释放抑制激素”或“释放抑制因子”。垂体调节肽对腺垂体的分泌具有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
下丘脑“促垂体区”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下丘脑调节肽,沿结节垂体束,经轴浆顺向流动,运送至位于正中隆起的神经末梢,并释放出来:弥散入垂体门脉系统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然后沿门微静脉运送至腺垂体的次级毛细血管网,在此弥散至腺垂体的分泌细胞,促进或抑制该处细胞的分泌活动。下丘脑“促垂体区”的神经分泌细胞构成脑和内分泌系统的中间环节,通过它们的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精确地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三)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反馈调节
前已述及,下丘脑可促进腺垂体的分泌,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又促进靶腺激素的分泌,这是调节功能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靶腺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分泌也有影响。即在下丘脑、腺垂体、靶细胞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是一种反馈性调节。按反馈的性质,可分为正、负反馈调节两种类型。
1.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的作用相反。当血液中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对下丘脑-腺垂体激素的分泌不是起抑制作用,而是起兴奋作用,如性腺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分泌的影响就是正反馈调节。在月经周期的增生期(卵泡期),由于垂体分泌的FSH和LH的作用,卵巢分泌雌激素增多,当增多到一定程度(接近排卵期),雌激素对腺垂体L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正反馈),于是LH的分泌剧增,促使卵泡排卵。
2.负反馈调节·下丘脑-腺垂体激素促进靶腺的分泌,但当血液中的靶腺激素增多时,能反过来抑制下丘脑-腺垂体激素的分泌,这类反馈称负反馈。例如,下丘脑产生的CRH促进腺垂体分泌ACTH,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当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过高时,可反过来抑制下丘脑CRH的分泌和腺垂体ACTH的分泌。当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过低时,负反馈作用减弱,使下丘脑CRH和腺垂体ACTH的分泌增加。负反馈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激素在血液中水平的相对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