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

五、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

(一)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策略

1.战斗应激反应的防治目标

(1)部队中的应激源和应激。

(2)在功能障碍发生之前提出建议措施,消除或减弱应激源和应激。

(3)训练指挥员、军医、战士有关战斗应激处理技能,减少战斗应激减员。

(4)促进良性战斗应激行为并逐渐提高应激耐受力。

(5)及时诊断和治疗战斗疲劳。

(6)加快战斗应激伤员康复归队。

(7)方便战斗疲劳、劣性战斗应激行为的正确安置,严禁神经精神病患者康复归队。

(8)降低PTSD发病率。

2.战斗应激反应的三级预防策略

(1)初级预防:控制导致战斗疲劳及劣性战斗应激行为的应激源。①新兵第一次参加战斗;②后方之忧;③近期战斗伤亡惨重;④训练不务实;⑤缺乏部队凝聚力,对领导、武器装备及后援军没有信心;⑥失眠、身体状况差的;⑦信息不畅;⑧高度不确定性;⑨看不到使命完成的希望;⑩目的不明确。

(2)二级预防:训练指挥员、医务人员使急性战斗减员降到最少。①识别各种战斗应激反应的早期症状和体征;②对于出现症状的官兵要立即治疗并控制相关应激源;③通过快速隔离和治疗战斗疲劳伤员并惩罚少数劣性战斗应激行为控制其蔓延;④组织战斗疲劳官兵康复归队;⑤制定和颁布惩罚劣性战斗应激行为犯罪的制度。

(3)三级预防:将PTSD发生率降到最低。①在战斗/创伤性事件之中或之后立即制订并执行积极预防计划;②将阶段预防计划传达至部队及部队成员家属;③对延迟性或隐蔽性PTSD症状体征保持警惕性并积极预防。

(二)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

1.充分了解敌方情况·可预料的事件和意外的事件相比,前者引起的应激程度显然小于后者。因为可预料的事件能使机体做好适应的准备,以便以较高的水平耐受应激刺激。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战前分析,了解掌握敌方装备、作战意图,对战争性质有充分正确的认识等。

2.增强必胜信心·即使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事件,只要个体主观认为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就能大大降低其应激程度。因此,需要对我军及个人自身的作战能力有充分的认识要有战之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3.增加心理支持·危险之中有人伸出救援之手,尽管有时这种援救仅是精神上的,但也能起到支持和鼓励作用。要在战前多找战友、领导谈心,多取得他们的支持、信任,必要时也可与本系统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以取得他们在心理方面的系统指导。

4.增强情境模拟训练·这是战时应激预防的主要措施。平时在最为逼真的战斗环境下进行训练,在有控制的条件下经历恐慌症状,对军人心理进行循序渐进的刺激,使其反复想象战斗境况的复杂性和艰苦性,使其心理承受巨大压力,体验紧张感,并将紧张度控制在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5.加强体育锻炼·强健的体魄是抗击应激的生理基础,平时要针对自己的体质和运动弱项增加训练量,积极锻炼,持之以恒,保持强壮的体格,以抗击战时恶劣环境中的各种应激源。

6.做好放松训练·由于应激下的情绪反应伴随着骨骼肌紧张现象,放松紧张的肌肉可缓解情绪反应。因此,自我松弛疗法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松弛疗法是通过训练习得的一种根据自我多种感觉而控制肌肉紧张程度的方法。

7.改善阵地环境,加强后勤保障·良好的环境可使官兵心情舒畅,有利于战时应激的预防。因此应努力改善阵地环境,及时消除战场上的尸体与污物。在战斗期间,应尽量创造条件,为军人提供良好的饮食、保暖和休息条件,保障军人每天至少睡眠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