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
2025年10月14日
四、心理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病因涉及的因素广泛,与心理社会因素、胃肠道动力改变、内脏感觉异常、脑肠互动调控异常、肠道感染和肠道微生态环境、结肠分泌和吸收改变、饮食因素、药物作用等均有关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经典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IB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IBS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异常,70%~80%的IBS患者均伴随忧郁、焦虑、癔症等精神症状或心理异常倾向,与一般人群上述症状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别。临床约半数以上的IBS患者存在失眠、多梦、易怒。同时,精神心理应激也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说明精神心理因素与IBS有密切的关系。
对IBS患者的生活压力和症状程度调查显示,长期的生活压力威胁明显加重症状,影响大部分IBS患者的预后,随着时间延长,压力减轻,症状有所缓解。IBS就诊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就诊者,这主要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评价、与疾病的适应不良行为有关。包括认知疗法等心理疗法对IBS患者的症状改善有不同的疗效,也进一步说明心理因素与IBS的关系。另外,心理因素和内脏感觉过敏之间存在着联系。内脏高反应性可能在信息传导的不同水平被心理或生物因子激活,而神经生理机制可能在心理障碍的神经生理学和IBS症状学之间构成了一个生物学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