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垂体

二、垂体

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其结构复杂,分泌的激素种类繁多,作用广泛,并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一)垂体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底蝶鞍的垂体窝内。成年人的垂体重0.5~0.6g,女性在妊娠期可达1g。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是腺体组织,由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组成;神经垂体是神经组织,由神经部和漏斗(漏斗干和正中隆起)组成。

(二)垂体的结构

1.腺垂体的结构·远侧部是腺垂体的主要部分,腺细胞排列成索或团,其间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3种类型。

其中,嗜酸性细胞有2种:①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②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素。

嗜碱性细胞有3种: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③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嫌色细胞是脱颗粒后的嗜酸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或是未分化的幼稚细胞。人类垂体的中间部很小,由一些大小不等的囊泡和嗜碱性细胞构成。囊泡的功能尚不清楚,嗜碱性细胞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结节部有一些较小的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2.神经垂体的结构·神经垂体主要由大量的神经纤维、垂体细胞、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构成。神经纤维来自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垂体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神经胶质细胞。由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胞体合成的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经轴浆输送到神经部,在此暂时贮存或释放入血。

3.垂体的血液供应·垂体的血液供应有来自颈内动脉的垂体下动脉和来自基底动脉环上的垂体上动脉。垂体上动脉在正中隆起和漏斗干等处分支构成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网,称初级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经结节部下行进入远侧部,再一次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次级毛细血管,这套血管系统称为垂体门脉系统。

(三)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1.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及生理作用

(1)血管升压素:又称精氨酸加压素、抗利尿激素,具有升高血压和抗利尿的功能。血管升压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产生抗利尿的作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升压素的分泌量不足以引起加压效应,但在脱水或失血情况下,由于该激素释放增多,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维持血压恒定有一定的作用。

(2)催产素:催产素具有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人的子宫在妊娠末期对催产素的反应非常敏感。

2.腺垂体释放的主要激素及生理作用

(1)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组织增生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促性腺激素有2种:即促卵泡激素,刺激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和睾丸中精子的生成;黄体生成素,又称间质细胞刺激素,有促进卵巢黄体生成和刺激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

(2)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机体生长和体内物质代谢,主要作用包括:①提高细胞合成蛋白质的速度;②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③促进脂肪的分解,使体内脂肪量减少;④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分裂增殖。人幼年时期如缺乏生长素,则生长发育停滞,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如果生长素过多,则患“巨人症”。成年后生长素过多,长骨不再生长,而刺激肢端短骨、面骨及其软组织增生,以致出现手足粗大、鼻和下颌突出等现象,称为“肢端肥大症”。

(3)催乳素:催乳素的主要作用是使发育完全(乳腺的发育主要靠卵巢激素的作用)而具备泌乳条件的乳腺始动并维持泌乳。此外,小量的催乳素对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而大量的催乳素则有抑制作用。

(4)促黑素细胞激素:该激素主要是作用于皮肤、毛发、虹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等处的黑素细胞,促进生成黑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