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体验、就医行为的影响
精神心理创伤或不良应付方式明显影响疾病严重性、日常功能和健康后果。
在IBS就诊与不就诊人群中,心理障碍的发生有着明显不同,这主要决定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评价,而后者与疾病适应不良行为有关。IBS患者对胃肠道症状的认识不足,对疾病严重程度估计过重,甚至怀疑得了不治之症,而产生更多的关注和焦虑症状,导致频繁的求医行为。就诊者对胃肠疼痛的体验时间更早、程度更为严重,他们由于应付能力欠缺而引起的生活挫折更多,而未就诊者的心理与健康受试者相似。由此,心理社会因素可与IBS肠功能障碍相互作用,影响疾病行为和后果。胃肠病门诊的FGID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较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肝病等器质性疾病更低。
另外,年幼或既往的心理创伤体验和疾病关注态度,对成年后疾病体验和疾病行为同样有影响。胃肠门诊女性患者受躯体虐待史与健康状况间存在联系,有受虐待史的患者,腹痛症状、非腹部症状和外科就诊史等均较对照组多而严重,这可能与幼年创伤性刺激导致内脏伤害性感受器的感觉阈值减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