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致癌的可能机制

一、应激致癌的可能机制

尽管缺乏证据证实应激是癌症的直接原因,但系列研究表明应激因素与癌症的发生确有一定关系。针对癌症患者以及癌症幸存者的研究,明确强调了应激的作用。对慢性乳腺癌幸存者的大样本调查显示,应激能够引起乳腺癌的发生。

1.癌症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心身医学体系,已将癌症列入心身疾病的范畴。心理因素不仅可引起癌症,而且还影响着癌症的发展、预后、治疗和护理。对癌症患者及疑似患者的调查发现,他们在以往6个月内曾受到强烈的心理社会刺激,有过绝望心理。可以说,“不良因素是促癌剂”,“情绪不良是癌细胞的活化剂”。

档案联结研究和前瞻性群组研究等均被用于抑郁与癌症发病率的相关性探究。虽然结论不一,但众多调查研究显示,抑郁患者的癌症发病率比对照组高,尤其是女性,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吸烟有关的癌症。

2.个体存在癌症易感个性类型·心理学研究发现,癌症与某些负性的情绪因素有关,癌症患者较多地表现出屈从和退缩的行为模式,被称为“C”型人格(癌症敏感型人格),表现为不善于宣泄和表达,严重的抑郁、焦虑、愤怒情绪,常采取顺从、退缩、忍让的行为方式。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癌症发病率为正常人的3倍以上。负性情绪不能及时宣泄,成为一个持续的劣性应激源,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清除癌变细胞的能力下降。“C”型行为的心理、生理反应可在分子水平导致细胞DNA修复能力下降。

从心理冲突到肿瘤出现的过程的假定路径涉及几种机制。研究较多的是由应激造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升高这一途径。皮质激素分泌的提高会降低免疫监督系统的作用,由于这种监督作用的降低,癌细胞就会在毫无限制或者较少遇到压制的情况下形成。对待疾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癌症的发展。持续的担心、害怕、无助感和绝望会加速疾病的恶化。反之,希望、勇气可以促进身体的防御系统正常工作

3.应激、癌症与免疫功能·比较认可的把应激与癌症联系起来的假设是应激削弱了免疫功能,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在内的细胞免疫反应,它们能够最终影响到癌症的发生、发展。关于应激相关联的免疫学改变的另一点是免疫系统对于癌症的意义。细胞免疫减弱,如AIDS或器官移植的患者,患特种癌症的机会增加。

应激能够下调NK细胞的功能的证据包括应激能够抑制NK细胞对细胞因子的反应。应激关联的免疫改变是抑制肿瘤生长、转移,还是对其起促进作用,尚未阐明。

4.应激与DNA修复、凋亡·应激对异常细胞的产生和生长具有不依赖于免疫细胞的直接作用。情感沮丧能够很大程度地削弱细胞内损坏DNA的修复能力,那些抑郁患者修复能力较差。应激可能通过改变DNA的修复、影响清除异常生长和完全恶化细胞的特异或固有免疫反应能力,从而直接对致癌作用产生影响。

应激还能够影响细胞凋亡。凋亡表达的控制,对许多类型细胞的功能都很关键,因此对凋亡的抑制能够导致免疫功能的抑制。正在经历考试应激的学生表现出低速率的细胞凋亡。

所有这些生理改变能够独自启动或与前面提到的应激诱导的免疫失调起协同作用。心理社会应激源能够最终导致细胞内基因错误的进行性聚积与癌症特异或固有免疫反应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