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激源

一、应激源

1.非战斗的军事航空应激源·军事飞行人员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存在着各种应激事件,常见的有学习成绩理想,自己第一次上机飞行,自己第一次放单飞,飞行训练成绩不理想,转换机种的学习考核不顺利,多气象条件飞行的进展缓慢,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难达标,自己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再飞行,自己在训练中多次受到挫折,自己因为某种原因停止训练等。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激因素,如飞机在空中出现机械故障,在空中飞行遇到危险情况,自己在空中发生飞行错觉,与战友的配合不够默契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多方面的应激因素,如与亲人的分离、生活的不便、社会交往受到许多限制等。

2.非战斗的军事航海应激源·军事航海环境包括航海自然环境,舰(艇)船理化环境、社会环境及潜水环境等(请参见第十三章第四节“航海环境”)。

下面我们列出并描述一些航海应激中具有比较突出特点的应激源。

物理应激源如下。

(1)振动:振动可以影响舰船船员的睡眠和休息,并影响生理应激水平而引起疲劳。舰船的振动几乎是无时不存在的,剧烈的振动会导致晕船,即使长期生活在船上的人员也难以幸免。

(2)热、潮湿和异味:潜艇出于安全考虑或为了节省燃油经常会限制通风和空调开放,导致舱室过热、过湿,空气污浊。水面舰艇由于是钢铁结构,在炎热夏季,其舱室特别是甲板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3)噪声:舰艇上的噪声问题绝不是微小刺激,其来源主要有柴油发动机嗡鸣声以及武器炮弹发射爆炸声等。

(4)营养不良:长远航时舰船船员的食品持续供给一直是个很难保证的问题,绿色蔬菜不易保存,尤其匮乏。单调的饮食连同大风浪引发的晕船反应使船员胃口大失。食物摄入质量和数量上都大打折扣,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5)疾病和损伤:偶尔的伤风感冒是难免的。对于普通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严重应激源,但是对于处于多种应激源长期积累作用中的舰船船员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可能压力陡增。除了引起生理改变增加疲劳感,这种小病会让许多人失去健康感和自信心。

认知性应激源如下。

(1)缺乏信息:当舰船船员远离母港时很难得到外界的信息。不确定性会增加每个人的应激负荷,尤其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威胁其生命时。

(2)乏味和单调:多数日常军事工作是不具有戏剧性和激情的,而是非常沉闷和单调的。舰船船员在各自固定战位上站岗和工作数小时或全天,每天重复做同样的事,毫无改变而且没有假期甚至一天的停息。24小时工作日,几乎没有可预期的休闲和娱乐,即使有了娱乐时间,却因船上远离海岸,空间小,娱乐项目极其有限。

(3)恐惧:舰船在平战时都面临着较其他军兵种更为严重的伤亡威胁。舰船船员最恐惧的是死亡、残疾和失去朋友。

社会性应激源如下。

(1)与社会隔绝:人类对于他人的情感依赖差异很大,舰船船员对于如何适应远离家庭、亲友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当然,舰船船员部署经验越丰富,越能很好地应对远离家庭,越能紧密团结战友。年轻且缺乏经验的战士更容易感到孤独。而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则会面临着失去配偶、朋友的威胁。

(2)缺乏个人隐私空间:舰船船员在经受与世隔绝的孤独寂寞的同时,他们也同时不停地被许多战友同伴所包围着,这肯定具有其积极一面,如同一窝幼崽一样,舰船的空间就那么大,他们之间的了解可能比对自己家里人还甚,在信任的战友和领导身边是应对战斗死亡威胁的最好解药;当然也有其不利一面,舰船几乎没有什么私密空间可言,他们得和战友分享一切空间和装备,属于自己的只有制服和武器。

海军战斗/作业应激源种类多差异大,与其他军事应激源相比尤其惨烈和冷酷。这些应激源都可以导致战斗/作业应激损伤,识别这些战士在战场/作业中必须面对的应激源是帮助他们应对和治疗应激的第一步。

海军作战环境跨度大,包括水下、水面、空中、岛礁以及陆地等多种差异显著的环境。

3.其他非战斗的军事应激源·其他非战斗的军事应激源包括高山雷达、观通站人员的寂寞孤独,海岛守卫人员的信息闭塞、生活单调枯燥等,特种兵的艰苦、危险、疲惫等,炮兵人员的紧张、寂寞、艰苦等。陆军各兵种所面临的高温、严寒、噪声、疲劳等。高海拔地区引起军人应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低气压、低氧、寒冷、辐射、紫外线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低气压带来的氧分压降低的影响。

低温环境是军事活动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军人所遇到的低温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军人直接暴露于低温的空气环境中,如在北方冬天寒冷的野外训练、作战等操作活动;一种是军人较长时间暴露于舱、室的低温环境中,如冷库、高空裸露的机舱等;另一种是军人直接暴露于低温的水中。

炎热的环境也会导致军人的应激反应。在炎热的天气,训练中坦克舱的温度可高达60℃,舰艇的机舱高温时也超过50℃,舰艇甲板在太阳直射下表面温度可达80℃以上,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机舱温度也在50℃左右,海军陆战队员在南方海训时,外面气温在36℃,地表温度超过40℃,陆战队员全副武装,在野外边侦察前进,边完成训练科目等。美军在伊拉克的沙漠地区作战,地表温度高时超过50℃。

戈壁沙漠地区看起来地形并不复杂,沙丘也不高,实质上是一种假象,沙漠环境引起军人应激的因素同样是多方面的,白天由于太阳的直射和地面的折射光线影响人的视力,人感到疲倦,沙漠地表散发的热波和折射光线,使地面上的景物变形,使人产生错、幻觉,严重影响对1500m以外目标的观察和识别,甚至会发生误射。炎热的夏天沙漠上空的温度逐渐减低,密度逐渐增大,而空气的折射率也逐渐增大,在无风的时候,由于热传导性差,这种折射分布不均匀的状态能持续一段时间,从地面向上可被分成若干个平行的折射率层,从下往上每层的折射率递增,远处的树和景物经过多次折射和全反射的作用就会呈现出沙漠绿洲、海市蜃楼。沙漠地区地貌相似,且缺少有明显特征的方位物,加上蜃气的出现,大大地降低了能见度,如果不会根据地貌特征、草原植被种类、沙丘沙垄及戈壁冲沟的走向等自然特征来辅助判断方位,极易产生方位错觉,导致迷失方向。强烈的沙尘暴掩天蔽日,如果不注意防护,极易受伤,在野外则易迷失方向。沙漠里光照强烈,气候干燥,辐射光线也很厉害,军人训练的体力消耗大,脱水快,易出现知觉变慢、思维迟缓、行为拖沓的现象,情绪易激惹。如果在沙漠中的时间较长,一些军人会出现枯燥、烦闷、孤独的情绪表现。沙漠中昼夜温差大,有“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一些军人不适应这种气候。另外,沙漠蝎子、蝮蛇等剧毒性动物也对军人构成很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