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因素与胃肠道生理
胃肠动力的研究发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感常可导致胃动力低下,而愤怒、厌恶可导致高动力反应。应激可明显加速腹泻型IBS的口-盲通过时间,减缓便秘型IBS的口-盲通过时间。另外,精神刺激可以改变胃肠道消化间期动力,从而导致肠动力紊乱。
关于FGID与内脏敏感性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IBS、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食管疼痛等,对腔内气囊扩张存在疼痛阈值减低现象,并推测内脏高敏是其产生的病理生理基础。IBS患者抑郁、焦虑和疑病症的评分明显高于正常人,患者的疼痛阈值和精神评分存在相关性。因此有人提出,IBS患者内脏高敏可作为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除了对胃肠运动和感觉的影响,心理因素还可以通过中枢神经作用而影响胃肠分泌功能。过度兴奋或愤怒时胃酸分泌增加,而恐惧、抑郁时则相反。
心理与肠道之间主要是通过脑-肠轴而相互影响的。脑-肠轴对了解精神心理因素对胃肠道生理的影响提供了基础。外在刺激与内在信息通过神经链接与高级神经中枢相连,以影响胃肠感觉、动力和分泌等,一些神经肽依其所在不同部位和不同的作用而对胃肠道功能和人的心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脑-肠轴是将认知和情感中枢与神经内分泌、肠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联系的双向通路。内脏活动也反过来作用于中枢的痛感、情绪和行为。这些解剖链接的调节是通过包括如脑啡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5-HT、胆囊收缩素(CCK)、VIP等在内的多种脑肠肽和调节因子来完成的,它们虽然没有特定的部位,但可以通过对胃肠生理、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而起作用。另外,胃肠症状对心理状态也有反向作用。
神经递质和或调质在脑-肠轴中所起作用尤为重要。在脑肠神经递质中,5-HT是重要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5-HT在外周参与胃肠动力和感觉的调节,在中枢则与情感障碍有关。5-HT及其受体广泛存在于平滑肌、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研究发现5-HT3和5-HT4受体拮抗剂可以减缓小肠和结肠的传输,抑制内脏感觉反射,而5-HT4受体激动剂具有加快小肠和结肠传输的作用,其中有些已作为药物广泛应用于IBS的治疗,并起到较好疗效。
作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轴心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是心理因素影响躯体病理生理的解剖学基础。情感障碍的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的功能失调有关。在心境恶劣、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等患者常不同程度地表现出HPA轴功能亢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子CRH释放,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已发现内源性CRH参与了对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控制;海马是皮质醇在中枢的主要作用器官,并对HPA轴的功能具有负反馈作用,情感障碍时可因海马受损而致认知障碍。
除此之外,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也参与调节,以适应应激条件下的胃肠生理、免疫功能和疾病易患性等的改变。另外,不同胃肠刺激可引发大脑的不同区域活动,如直肠扩张后的IBS患者在丘脑激活而扣带回减弱,慢性应激较急性应激可导致更为广泛而持久的c-fos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