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适应障碍

三、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是一种出现于明显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事件(包括患有或可能患严重躯体疾病)之后,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患者有不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为主的情绪障碍,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同时伴有社会功能受损的异常状态。

个体的素质和易感性在适应障碍的发生和表现形式上起重要作用。患者的性格缺陷、应对及防御方式掌握和使用不当或存在缺陷、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是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社会改变或应激性事件是本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但应激源的强度并不剧烈,可能是长期存在或处于困难处境,如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

适应障碍一般发生在生活变化或生活事件的适应阶段,症状也较其他应激性障碍轻得多。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包括焦虑、抑郁、烦恼等,但以情绪障碍为主,如烦恼、不安、抑郁、不知所措,感到对目前处境不能应付,无从计划,难以继续进行,胆小怕事,生活无规律等,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此外,患者可能伴有品行障碍,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可出现重新尿床等退行性现象。

适应障碍的诊断要点如下。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

(2)有证据表明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

(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绪情感症状为主要临床相同时,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不愿与人交往、退缩、不讲卫生、生活不规律等;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缺乏等。但这些症状达不到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及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4)社会功能受损。

(5)精神障碍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诊断标准至少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适应障碍的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随时间推移可自行缓解,或转化为其他更为严重的精神障碍。因此,其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提高处理应激境遇的能力,早日恢复病前状态和功能,防止病程恶化或慢性化。

治疗重点以心理治疗为主,主要应当抓住三个环节:消除或减少应激源,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态度和认识;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消除或缓解症状。药物治疗仅用于某些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对于有自杀意念、行为或暴力行为者,应当及时转入精神病专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