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效应对策略
1.应对的概念·应对又称为应付,是个体对应激源或生活事件及由此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即控制应激事件或应激反应的对策。应对是尝试或者处理问题本身(以问题为导向)或者引起应激情绪问题本身(以情绪为导向)。应对的定义有成功的暗示,但不局限于成功的努力,而且应对能在心灵内部发生,如对挑战而不是威胁的再定义。在这个环境下,评价和应对会发生混淆,因为应对通过再评价获得。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
自Lazarus等开创性提出问题指向应对和情绪指向应对概念以来,心理学家归纳出了三个基本公认的应对维度和三个应对资源。
三个应对维度为:①改变问题本身的应对,这里包括指向环境的应对即问题解决和指向个体自身的应对(如学习新的行为技术)。②改变个体对问题认知方式的应对。这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情境对个体的意义即改变自己的认知,另一方面是分配个体的注意力,如选择性注意和回避,重视其有利的方面,忽视或回避不利的方面。③改变由问题引起的情绪危机的应对。如寻求情绪支持、运用药物、体育锻炼、酗酒、吸烟等。
三个应对资源包括:①生理资源:也就是身体的健康状态。②心理资源:有三个方面,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二是个体特质,指个体的稳定性品质、特点。三是控制感,高控制感往往与成功应对、较好的调节和康复联系在一切。③社会资源:包括社会地位、社会支持及情绪支持。
到目前为止,心理干预和应对的概念都不统一,尤其是应对,更是涉及各个环节和方面,如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心身反应。如果从应对主体的角度看,应对活动涉及个体的心理活动、行为操作和躯体变化。从应对的指向性看,有的应对策略是针对事件或问题的,有的则是针对个体的情绪反应,前者是人们所说的问题关注性应对,后者为情绪关注性应对。
从应对是否有利于缓冲应激的作用,从而对健康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来看,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即有效应对,是从源头上消除应激源,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问题,作用持久。消极应对也即无效应对,是退缩的表现,虽然也能够缓解压力,但作用小,效应短暂。
关于应对研究,请参见第一章第三节“应激环节”。
2.培养应对技能的策略·资源是应对策略的基本材料,可能是个体的、社会的或物质的。应对资源包括社会支持、信念和价值、自尊、有信心的控制和良好状态。
社会支持是中心的应对策略。如果只测量社会支持本身对应对的影响,这一影响较小,但如果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它的影响则是较大的。社会支持对某种类型的应激源可能更加重要。
信念和价值也可以作为应对资源。某些信念和价值会使个体对一个事件的评价变得压力不是很大。积极转移,也称为注意转移,用建设性的活动把注意力从痛苦的或压抑的思想中转移开。
另一应对的努力是自我暴露或宣泄。自我暴露指对外开放、能够向他人交流思想和情感。宣泄指释放或澄清情感。封闭的人常常比较痛苦,因为他们通过行为使自己远离社会支持。而且,他们就像用大坝止住了情感的巨大洪水,当情感最终冲破大坝时就会无法控制而不是有控制地释放。释放情感的过程有治疗的效果并降低应激。
逃避或退缩是常常用以防御不需要的情感的另一种应对策略。采取逃避的人通常以身体上或心理上离开特定的环境来寻求对应激的消除。逃避不能面对现实,当极端地应用这种方法时,可能会干扰有效地处理应激。一个人可能会通过否认或压抑从心理上逃避。否认对应激源给以忽视,压抑将某一事件推到无意识的深层。有些人通过成瘾或自我服药行为来应对。用安眠药、酒精和其他药物来降低唤起的应激的后果都属于这一类。这些行为是消极的转移,尽管从个人的角度看它们可能是成功的。长期的结果通常是自我击败的,而且这种行为本身也有危险并对健康有害。
从表面上看,营养和锻炼等行为健康方式与应激没有什么联系,但一个积极的个人健康计划,就像放松训练,焦虑管理或认知重建一样是应激管理的一部分。良好的健康状况可通过提高个人对要求的反应能力来增加对应激的阻抗。不良的健康状况会成为心理生理系统的负担,增加在应激状况下的易受伤害程度。
另外,锻炼有助于减轻应激并可作为抑郁症治疗的手段,它可以提供自然的愉悦,而且可以当作疾病的缓冲。许多运动员会告诉你体育运动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跑步者的幸福感,即会感到欢欣鼓舞,精神的放松或松弛,它是如此的富有吸引力,以致许多人反复地跑以达到这个目的。锻炼会减轻对心理应激源的反应,也可阻止或减轻诸如沮丧、消沉之感。锻炼还有其他心理社会的益处:①增加自控、自主、自我满足感;②增加自信心;③改善身体形象和自尊;④改善在工作压力下大脑的活动节奏,即使工作是体力的;⑤改善心理功能,注意力和效率;⑥清理、宣泄在人际交往或工作应激中的情感;⑦降低应激水平;⑧摆脱轻度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