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环境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二、低温环境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低温对人感知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防护不好的部位,肢体末端因血液循环比较差,又要操作,不便于过多防护,往往也容易受到影响,精细触觉受影响明显,这对于需要精细操作的作业活动影响较大。10~12℃时手的触觉明显下降,4~5℃时完全失去触觉的鉴别能力。温度过低会出现肢体麻木,继而会出现冻伤。1957年,Russell报道在0℃或更低的温度时,肌肉运动知觉和触觉下降。当手的皮肤温度低于12.7℃时会呈现出指关节韧带僵化,皮肤感受器反应性下降,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供不足或血供停止。因而,手工操作的能力下降。一般认为,冷效应会导致操作能力逐渐下降,并且在不能得到大部分复温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善。在逐渐下降过程中,如果不能得到整体的复温,最终将会导致完全失能。在手部皮肤温度为12.7℃时经过60分钟其灵活性下降。冷环境对人的操作动机会产生影响,有些人因自我保护,会出现回避需裸手操作或缺少保护的操作的动机;也有些人出于抗冻的需要而愿意多运动以产生更多的热量。

低温寒冷环境对人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过冷会使人感觉不舒服、痛苦。过冷对于防护条件差的个体,其情绪上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长时间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之中,如果缺乏活动,人容易产生抑郁情绪。过冷对人的思维活动也会产生影响,如一些人因故掉到冷水中,时间一长,大脑会出现明显的抑制现象。1979年11月25日,我国“渤海二号”石油钻井船在渤海沉没,74人落水,当时气温1℃,海水温度为8~9℃,求救声持续了20分钟,30分钟后能趴住救生筏的人逐渐减少,漂浮在水面的人不呼不叫,双眼紧闭,双手屈在胸前,1小时左右被冻僵。另外,冷环境对人的影响还与人的个性、意志品质、经历等有关。寒冷是锻炼人的意志力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