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认知评价

二、认知评价

无论将单一应激事件看作应激源、中介因素、应激反应和结果的一个序列,还是应激源、评价、应对反应和结果,评价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一个应激源一般不会自动激起应激反应,它需要通过个体对它包含的潜在危害以及应对这种潜在危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估。这个过程一般用“评价(appraisal)”这个术语来表示,涉及威胁或者损害/失败(初级评价)和应对可能性(高级评价)。评价并不需要精细的认知过程,常常很快发生,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评价与情绪体验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种很重要的应激情绪,愤怒可以作为进攻的特征性评价,战斗可以被认为是对“紧急具体和无法抵抗的机体危险”评价的反应。当情境及个体行为变化时,对应激源的评价可能很快发生变化(重新评价)。

1.认知评价的概念·所谓认知评价(cognitive appraisal)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对事件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和心身反应,因而是生活事件是否会造成个体应激反应的关键中间因素之一。

Folkman和Lazarus(1984)将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两步:初级评价(primary appraisal)和次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初级评价是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其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一旦得到有关系的判断,个体立即会对事件是否可以改变即对个人能力做出估计,这就是次级评价。伴随着次级评价,个体会同时进行相应的应对活动:如果次级评价事件是可以改变的,采用的往往是问题关注应对;如果次级评价为不可改变,则往往采用情绪关注应对。

2.认知评价研究·这里主要讨论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和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及其量化研究。

(1)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认知应激理论的核心是强调认知因素在应激作用过程的核心意义。Lazarus早期提出,应激发生于个体察觉或评估一种有威胁的情景之时,具体地说是关于对需求以及处理需求的能力的察觉和评估。因此,甚至认为应激不决定于具体的刺激和反应。众多研究表明,对事件的认知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应激反应之间确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认知评价本身也受其他各种应激有关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个体的认知过程,个性特征也间接影响个体对某些事件的认知,而生活事件本身的属性不能说与认知评价无关。所以,在近年的许多实际病因学研究工作中,虽然仍将认知因素作为应激的关键性中间变量来对待,但毕竟还要考虑其他有关应激因素的综合作用。

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得认知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被肯定。近年来已有许多心理病因学的研究工作证明,个体的认知特征与某些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甚至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有密切的关系。

(2)认知因素的量化问题: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和心理病因学中的重要性与其量化研究程度两者之间并不相称。虽然Folkman本人曾对认知评价活动进行过定量研究,但至今尚缺乏经典的用于对生活事件做出认知评价的测量工具。不过目前一些自我估分的生活事件量表,实际上已部分结合个人认知评价因素。在临床心理研究工作中,也可以采用问卷或访谈的方法,让受试者对有关事件的认知特点做出等级评估。近年国内的不少研究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并且结果都证明认知评价在生活事件与疾病的联系中确实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