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战斗军事应激反应
非战斗军事应激反应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反应,又有心理反应,还有行为表现。生理反应主要是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参与并调控的全部器官和组织共同参与完成,从而使个体每一功能都得到动员,以消除、减弱并适应应激源。
1.非战斗军事应激生理反应·请参见第二章“应激反应”。
2.非战斗军事应激心理、行为反应
(1)非战斗军事应激情绪反应:非战斗军事应激条件下,人的心理反应是多方面的,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力、想象力等的变化,其他的有情绪的变化,如果应激持续的时间很长,还会引起人格的变化。人们习惯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力、想象力的变化称为认知改变,而且心理的变化又会和应激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常见的情绪反应有焦虑、抑郁、恐惧、愤怒、无助、悲伤、紧张等。
(2)非战斗军事应激认知反应:应激状态下的认知反应与个体人格中的信念系统特征有关,理性思维占优势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应对得当;非理性思维占上风时,常出现夸大事件的负面效应,称为“灾难化”,或者反复旧事重提,不断诉说负性事件,将自身置于应激状态中。
(3)非战斗军事应激行为反应:非战斗军事应激行为反应同样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攻击行为、冷漠退缩行为、病态固执行为,有的表现为其他行为异常,如酗酒、过多吸烟、自伤或伤人行为、冲动性破坏行为等。还有其他的各种自我心理防卫的行为表现。
(4)非战斗军事应激的心理防御反应:非战斗军事应激会引起心理防御反应。心理防御反应亦称心理防御机制,它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发动,目的是避免精神上的痛苦、不快,以及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心理疾病、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心理反应体系,主要有潜抑、否认、退行、幻想、转移、投射、摄入、反向形成、补偿、同一化、隔离、抵消、升华、幽默等(请参见第二章“应激反应”)。
3.非战斗军事应激的不良后果·非战斗军事应激同样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如家庭暴力(虐待儿童、虐待配偶、性虐待)、物质滥用、反社会行为、家庭破裂、工作效率改变、士气和凝聚力变化等。有的人会产生各种神经症,甚至诱发精神性障碍,也有的产生各种心身疾病,这与一般的应激后果比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