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低温环境
2025年10月14日
第二节 低温环境
低温环境是作业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人们所遇到的低温有几种情况,一是直接暴露于低温的空气环境中,如在北方冬天寒冷的野外进行训练、作业等操作活动;二是较长时间暴露于舱、室的低温环境中,如冷库、高空裸露的机舱等;还有是直接暴露于低温的水中,如救助打捞人员等。
机体对低温会产生一系列反应,以促进寒冷适应,代谢产热量增加是其中反应之一。骨骼肌的活动水平增强是增加产热量的主要途径。在冷暴露条件下,心率、心排血量、血压、呼吸频率及肺通气量等都有所增加和升高,而与代谢率和产热量的增高相适应。在寒冷条件下腺体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加,加速细胞氧化、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这对于提高组织代谢,保持体温,促进寒冷适应。通过外周血管收缩可以使皮温接近周围冷空气水平,以减少热量的损失。但也导致手、足等局部温度下降,并可发生疼痛等反应。
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大小主要取决作用于机体的冷强度,而冷强度的大小又由环境气象条件、个体防寒装备和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以及个体耐受性所决定。当环境温度低,个人的防护装备好,机体热能代谢仍能保持平衡时则无冷感;如果环境温度并不太低,但防寒装备差或无防寒装备,机体热耗过大,则可产生冷感,甚至造成冷损害;如果环境温度比较低,个体全身浸泡在低温的水中受冻,随着时间的延长,则会使个体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死亡。1941年,德国近百万兵力包围了莫斯科,但因严寒及缺少防寒服装,德军仅冻伤就有十几万人,大批的机械化装备无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