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的行为反应

二、应激的行为反应

当个体遭到挫折时,除情绪反应外,有时还会有行为反应(behavioral response),如攻击、冷漠、病态固执等,这是机体为缓冲应激对个体自身的影响摆脱心身紧张状态而采取的应对行为策略,以顺应环境的需要。不同的个体所表现的方式有所差异。

1.敌对与攻击(hostility and aggressive)·敌对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出来的是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别人。攻击是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行为有直接和转向两种形式,既可以指向他人,也可以指向自己。

2.冷漠(apathy)·个体如果长期处于应激情境,而对引起应激的对象无法进行攻击,也没有其他适当的发泄方式,改变境遇的希望渺茫,只能将心中的愤怒强压下去,以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宁静,表现出冷淡、无动于衷的态度

3.病态固执(morbid fixation)·突发的、重大的挫折常使人出现一再重复的无效的动作或行为,虽然毫无意义或结果,但却无法抗拒,身不由己地要继续这种动作或行为,而且不能被适当的行为反应取代,这就是病态固执。

4.逃避与回避(escape and avoidance)·都是为了远离应激源的行为。逃避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是指预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应激源。两者的目的都是摆脱情绪应激,排除自我烦恼。

5.无助与自怜(helpless and self-pity)·无助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打的行为状态,通常是在经过反复应对不能奏效,对应激情境无法控制时产生,其心理基础包含一定的抑郁成分。无助使人不能主动摆脱不利的情境,从而对个体造成伤害性影响。自怜即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惜,其心理基础包含对自身的焦虑和愤怒等成分。

6.物质滥用(substance abuse)·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地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达到暂时摆脱自我烦恼和困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