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交焦虑障碍

四、社交焦虑障碍

(一)概述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是以在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回避社交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焦虑恐惧障碍。在美国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13.3%,女性较男性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平均发病12年后进行首次治疗,高达80%的患者从未接受治疗,70%的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22%的患者不能工作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有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在SAD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遗传度为30%~65%。在临床中,SSRIs治疗SAD有效,提示SAD与5-HT功能异常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纹状体中多巴胺转运体存在功能异常。

在SAD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的危险因素有童年期的过度保护、忽视和虐待、行为被过分控制或批评、父母婚姻不良、缺乏亲密关系、学校表现不佳等。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常常对社交有认知扭曲,长期习惯对模糊事件给予负性解释,对负性事件给予灾难性解释,常常对自我进行持续的负性反思。另有部分患者可能经历过创伤性、“羞辱性”的社交事件。

(三)临床表现

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是显著而持续地担心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丢丑或有尴尬的表现,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患者就更加拘束、紧张不安,因此常常回避社交行为。尽管患者意识到这种紧张和恐惧是不合理的,但仍然设法回避相关的社交场合,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自我社会隔离,对必须即将的社交充满紧张不安,并在社交时有强烈的焦虑和痛苦,脸红、手抖、不敢对视等,在尽可能完成必需的社交行为后就匆忙离去,这些回避行为可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生活、职业功能和社会关系。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出现社交焦虑的场合多为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在他人的注视下签署重要文件、遇到异性、学校环境等。有学者认为,从羞怯到回避型人格障碍,再到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症状连续谱。一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精依赖。该病患者共病广泛性焦虑、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比较常见。

(四)诊断

社交焦虑症是指当人们对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如公共演讲或表演,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社交焦虑障碍担心的焦点是个体的行为方式或表现出焦虑症状时会被他人做出负性评价,病程标准要求持续不少于6个月。

社交焦虑或害羞在普通人群中均很常见。在某些发展阶段,如青春期,或在经历诸如婚姻或职业改变等生活转变之后,这种关注可能会特别突出。当这种焦虑阻碍个人参与所期望的活动或在这种活动中出现明显痛苦时,就发展成为社交焦虑障碍。

(五)治疗原则

1.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则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反应之间的条件性联系;对抗回避反应;并在此过程中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认知。

2.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SSRIs为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一线药物,SNRIs也有效。

(2)其他:BZDs药物有明确的控制焦虑恐惧的作用,但不宜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心理因素所致的震颤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