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疗

五、治疗

目前对IBS的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在《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中提出:“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建立在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症状治疗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运用。”

由于IBS属于心理生理障碍性疾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对于治疗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1.调整饮食·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避免敏感食物,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酒精等,并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取。高纤维素食物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2.药物治疗·对IBS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一般根据其主要症状,采用药物对症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药物治疗包括解痉剂、通便剂、止泻剂、促动力剂、内脏止痛剂和益生菌等。

3.心理和行为治疗·教育患者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疾病,注意生活调理。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又要使其知晓面对疾病进行调理的长期性。帮助患者去分析和发现引起症状的诱因,进行正确的生活调理,比如某些精神情绪因素可诱发症状加重,在生活中如能控制和避免这些诱发因素等。在调理和收效的过程中去逐渐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IBS患者,特别是精神症状较重者,实行心身同治的原则,可积极采取心理行为治疗,主要包括认知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认知治疗是通过教育和行为技术训练来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认知,从而缓解或消除其心理障碍和躯体症状。

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尤其是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如失眠、焦虑等症状,适当予以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用于IBS的治疗宜用于精神症状较重、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并减低剂量如采用半量。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IBS近年来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中枢神经功能的调节。难治性非便秘型IBS用抗抑郁药治疗后,2周后症状减轻,2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3个月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躯体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仍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