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应激的定义

二、应激的定义

应激尚没有精确的定义。应激是一个很一般的、十分宽松地使用着的专用名词,有很多方法描述应激。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时间体验过它。因此,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应激状态,或有人称之为紧张状态。正如我们知道什么是思维和情感一样,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和感知。然而,当我们认真地琢磨它时,会发现很难对这些概念进行恰当的描述。

如何定义应激,目前有许多观点,但没有一种被广泛接受。Weiner描述应激源是来自某些躯体因素和社会环境对机体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选择性压力,它能引起机体代偿性反应。Chrousos和Gold将应激定义为一种体内平衡不协调或内环境稳定受到威胁的状态,它将引起生理行为上的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是特定应激源引起的特异性反应或非特异性反应,当应激源对体内平衡的威胁超过一定的阈值时,通常会发生一种固定的、非特异性的应激综合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基因表达变化,环境因素是决定特定应激反应的重要原因。

基于心理学理论模型的中间变量与刺激对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Goldstein对许多现代观点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和描述,并介绍了一个新的应激定义。他将应激定义为:“由以前学习经历建立或根据环境推测的一种期望,与现实存在的内外环境不一致的状态,而这种由观察或感觉到的事物与期望或计划的事物之间的不一致状态,引起补偿性的反应方式。”

McEwen将“allostasis”引入应激研究。“Allostasis”可以解释为通过改变内环境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先由Sterling和Eyer提出,McEwen进行了详细的论证。Allostasis涉及产生多种调节因子的适应性活动过程,这些因子有肾上腺类固醇、儿茶酚胺、细胞因子、组织介质体和即刻早期反应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在慢性应激状态下,生理反应被启动,导致allostatic反应。这些反应涉及的主要系统与前述的应激神经效应器系统相似。如果allostatic反应有效,就出现适应,使机体得以保护而避免损伤;但当allostatic反应延长、不恰当,被多种应激源重复“打击”受到过强刺激,或者不产生适应,allostatic负荷引起不适应并造成多器官损害。与内环境稳定机制相比,allostatic调节更广泛,且不依赖于调定点机制(set-point mechanisms),信号不恒定,需要的预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理论的另一方面是allostatic负荷也反映了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和由各种组织过度接触应激介质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如睡眠剥夺),allostatic理论也继承了Selye的“条件作用因子”的观念,以解释应激反应的个体差异。

随着应激研究的进展,应激的定义迄今已有300多个。最有代表性的见表1-1。

表1-1 应激理论(From Pacak&Palkovits,2001)

img

1.Selye(1936)·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生物系统内产生的所有非特异性改变。

2.Chrousos(1990)·应激是不协调状态和内环境受到威胁后的反应,可以是特异性的,也可以是非特异性和全身性的反应。

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应激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各家对应激所下的定义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应激的基本概念并没有超出Selye当年提出的以下几点:①应激是过强或有害刺激引起的机体非特异性反应;②反应有一定的模式,即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③应激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疾病,现称为应激性疾病。

目前较为普遍的定义是,应激是指当内环境稳定受到威胁时,机体对应激源产生特异性和(或)非特异性反应,使机体维持在新稳态。如新稳态如果继续被破坏,则将进一步发展,直至该系统崩溃,在其他系统内再寻求稳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说的应激的定义,仅仅是从医学的角度,即狭义的应激。实际上,广义的应激存在于生活中的各方面,具有的生理、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多元性,应激既用于指人们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由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的要求或遇到的问题而使人们内心感受的紧张(tension)状态和水平,也指面临的事件或承担的责任超出人应变能力时所产生的焦虑状态,还用来指机体对任何作用于其上并使之适应的要求所做出的非特异反应。也有人从文化的角度指出,在东方哲学中,应激被看作是内心宁静的缺乏,西方文化中,应激被看作是某种失控(a loss of control)。因此,我们对应激概念及其发展要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