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道路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包括“路基构造与施工”“路面构造与施工”“桥梁构造与施工”“隧道构造与施工”等。在这些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这些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且工程结构复杂多样、技术难度大、施工方法多、规模大、工序多、工期长、工作地点流动性大。这类课程良好教学难以实现是因为缺乏直观有效的教学载体,而以施工图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是很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依托施工图纸,需要学生对道路、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的具体构造形式进行空间想象,这对学生的要求很高,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

第二,学生对工程的施工工序掌握不够。虽说现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有视频解说,形象生动,但是这些视频资源有限,大部分展示个别关键工序,无法全面展示工程的施工过程。因此学生很难连贯性理解和掌握整个工程施工过程。

第三,这些课程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将实训基地建设为“一座桥梁、一片梁板、一段路基路面、一座隧道”的模式,很好地展示工程结构,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程结构,如图1所示。但是,学生很难在实训基地清楚地观察到道路、桥梁和隧道的隐蔽构件,而且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涉及场地布置、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诸多方面,校内实训基地无法开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另外由于场地、经费等制约,校内实训基地往往只能展示个别关键工序,不能完整展示施工过程,使学生的技能培训具有不完整性。因此学生往往看得多、做得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很难切实有效实施。最理想的教学方法是走出校园,走进工地现场,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现场观摩学习。但由于道路桥梁领域的工程规模大、工期长,学生实习时间有限,工地上往往重复进行路基填筑、梁板浇筑等施工过程,学生很难参与一个工程项目从动工到完工的全过程。另外,校外实训存在课程教学进度与现场施工进度的协调问题,很难找到与教学同步的工地。与施工单位协调、交通安排、现场安全等都是妨碍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图1 某高校路桥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