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考评模式,具有片面性

(四)传统的考评模式,具有片面性

目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考评模式太过传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考评方式单一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考评方式几乎都是闭卷考试,其试卷的构成大多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等,主要是针对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只需要记住相关内容便可顺利过关,这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综合能力等无法进行有效评价。

2.课程考核无法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高专期末考核成绩大多是由平时成绩的30%加期末卷面成绩的70%来计分,这种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如学生的平时成绩(出勤分、课堂表现分、作业分)几乎都是教师酌情给分,没有统一标准,而且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并不能体现一个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第一,学生上课本应到课堂,没到是错,到了并不该加分;第二,普遍存在作业抄袭现象,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只有几个不同版本,其他的几乎一致;第三,课堂上的确有同学很积极,也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更多积极的学生只是为了课堂表现分而积极,并没有表现出自身素养。

3.评价的主体单一

高职高专中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容易以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作为主要评分点,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企业真正用到语文专业知识的时候是非常少的,但是却在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价值观、道德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较重视,所以目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考核仅仅由教师来作为评价主体,存在一定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