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职教双基地的教学改革研究

三、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职教双基地的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双基地是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依托,是专业课程实践与岗位技能训练有效对接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重要途径。功能完备的职教双基地能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景,我校依托双基地,深入进行了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主要采用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法,按照实际的岗位工作要求进行专业教学。

我校环境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双基地分为环境监测、污(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三个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对应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一是环境监测实训基地对应“环境监测”“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实操技能”课程;二是污(废)水处理实训基地对应“水污染控制工程”“城市水处理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三是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训基地对应“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三废处理与循环经济”课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以上六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合作企业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提供观摩、操作、跟岗及顶岗实习场所,逐步形成以实战为目标的“一年级认知实习、二年级专业实习、三年级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实习实训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围绕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以环境监测、污(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为重点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得更加紧密,努力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零对接。

对应三个模块内容,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环境监测实训教程》《水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教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训教程》三本校本教材,形成以环境监测、污(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工作流程为主线,体现“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的特色实训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坚持“行动导向”教学观,将“指导优先”与“建构优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努力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有效完成。

按照实训项目与产业需求对接、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评价规范)对接、实践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依托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职教双基地的三个建设模块,我校已设立水生产处理工、工业废水处理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三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我校积极推进国务院“1+X”证书制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学生提供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晋升渠道,拓展其就业创业能力。现学校已实现年培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能力1 000人次,通过率达70%以上,在市内环保行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