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观念下素质教育的诠释和展开——来自重庆经贸职业学院的实践

通识教育观念下素质教育的诠释和展开——来自重庆经贸职业学院的实践

岳喜克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摘 要:通识教育旨在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此观念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共识。高等职业教育,显著不同于基础教育和社会技能培训,其首要的特征是高等性。重庆经贸职业学院近年来持守通识教育观,树立了大课程观,确立了个性化培养机制,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有效展开和实施了素质教育。

关键词: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课程观;个性化培养体制

中文“通识教育”一词主要由美国的“general education”翻译而来,同时也汲取了古希腊“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精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general education”曾有多种译法。如在中国大陆曾译为通才教育、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在中国港台地区,曾称作宏通教育、通才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移植到日本则被称为教养教育。古希腊的“liberal education”,中文曾译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因此,上述种种概念都与“通识教育”有关,并被不同的人群使用着。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识教育”这一概念才在我国得到普遍认同,并逐渐流行开来。

通识教育旨在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此观念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共识。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通识教育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宽口径的通识教育模式渐成主流。

经过跨世纪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界已经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建设、教学评价等多项教学建设和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众多研究成果。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专业教育价值观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在整体人才培养体系上,高等职业教育纠结于“类型”还是“层次”,缺乏独立的坚定的价值体系或观念体系,“社会和岗位适应性”疲于奔命的追求、过于频繁无序的专业设置和培养定位,造成大量教育教学资源的重置和浪费。尤其是课程和教学的整体设计,出于对“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对接”的狭隘理解,在教育价值观上,高职教育尚未跨出“就业教育”的功利主义羁绊和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