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重庆智能产业优势共推教产融合反哺共育发展——解读“校企合作”策略及路径探析

发挥重庆智能产业优势共推教产融合反哺共育发展——解读“校企合作”策略及路径探析

张德欣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结合重庆智能产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对推动双方共赢意义重大。校企合作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一直存在“两张皮”等问题难以突破和解决。本文对“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教产融合、校企同质”予以解读,并以此为基础,从人才培养、专业共建、教材研发、岗职位标准设定、实习就业、人才互用、成果互认七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发展路径予以分析,期冀管窥之见对解决该问题起到绵薄之功。

关键词:智能产业;校企合作;教产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同质

重庆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对校企合作意义重大。对于“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教产融合、校企同质”问题,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8年2月制定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校企合作、教产融合从政策制度层面加以较为系统的规定。其中第十条和十一条规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职业学校,设置学生实习、学徒培养、教师实践岗位;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在职业学校设置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利好政策下,学校应主动作为,打造实力,最好能够实现“企业是自己的,学校是自己的,更高一层、更快一步”,因为教会学生行业、职业、工种、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至关重要;没有充分而良好的就业、实习、实训等实践的机会,断难达成培育优秀学生的目标,实行产教融合更能展现学校的品牌实力,提升学校的美誉度,赢得社会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