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分析与设计将课程思政融入“电子产品检验与维修”
电子类专业教师都知道,“电子产品检验与维修”主要是介绍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视机、电脑等的结构及原理,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电子产品故障并进行保养、维护以及基本维修。高职学生的特点为:①大多数学生懒散,爱玩手机。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时间不长。③喜欢动手操作,但操作喜欢跟着老师做。④不愿意动脑筋,不愿意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这些特点导致课程结束之后,学生理论知识弄不明白,实训课程老师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没有太多的思考,没有创新。这些基本上是职业院校学生的通病,抓住学生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专注”“技术创新”等能力。“电子产品检验与维修”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电工、电子、电路分析等课程基础,要求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结构,进行电路原理分析,对电子产品进行保养、维护与基本维修。结合学生与课程来看,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有一定难度,那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采用双任务驱动法,通过专业课程问题结合课程思政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团队提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结合实际情况为该课程设定考评机制:平时学习态度、精神状态、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期中任务占总成绩的10%;实训课程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任务完成态度占总成绩的30%,期末理实一体化测试占总成绩的40%。例如:在上“手机”这个项目之前,我们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分组下去拆卸废弃的手机,识别手机内部结构,用草图绘制相应的电路原理图并注明其功能,尽量了解其工作原理,记录该手机存在的问题,就出现的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法。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通过展示完成的任务内容,探讨交流,相互补充,最终教师进行点评更正。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熟悉而陌生的手机进行“解剖”,对手机结构、工作原理更加熟悉,同时加深学习印象,体会到专注做事的乐趣、团队合作的魅力,反复改进更新知识,培养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