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休息,健康的源头
充足的休息是精力的源泉所在,对于健身运动而言更是如此。在肌蛋白合成恢复的过程中,能够加速肌肉的恢复,使疲倦的肌肉状态得到充分的修复和生长。许多健身爱好者遵循科学的健身指导方式进行锻炼,但是依然无法完全地适应不同健身周期的身体反应,这是因为身体在一定强度的训练之下没有得到相应的休息时间,致使肌肉无法自主调整到平衡状态,由此便会出现肌肉酸胀、疼痛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休息不够充分而引起的。
为什么健身运动能够让肌肉更大、更强壮,其原因在于高强度的训练让肌肉产生撕裂和损伤,从而体内产生修复的需求。人体的修复具有过度补偿的特点,这是因为在亿万年的进化中,肌肉损伤说明身体不能满足生存和竞争的需求,所以修复后的肌肉会比之前更大、更强壮,以使身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但是,修复这个过程需要在睡眠中完成,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健身训练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效果,所以一个好的健身运动员或者健身爱好者是不会熬夜的。
健身运动有着持续性和长期性的周期特点,对于健身爱好者的耐心与毅力都会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徒手健身运动亦需要有一个较具规律性的运动周期,初级健身运动者建议保持每周3~4天的训练频率,而后随着进阶目标和锻炼需求的增加不断地强化健身项目,对动作的复杂性、强度和运动量都进行逐步叠加,从而形成运动的惯性,也能够有效地建立运动的积极性。
在徒手健身运动的过程中,要根据动作的难度和目标健身状态进行具体的规划。徒手健身中,动作与动作之间的休息间歇时间,以及不同组动作之间的休息间歇时间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体内能量恢复状况以及新的锻炼时机的到来是决定间歇时长的衡量标准。徒手健身运动的动作以及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80秒,其主要原因在于能量物质的恢复时间通常是物质消耗时间的1/2,因此,其间歇时间范围应在3分钟以内。
除了科学的工作休息时间之外,健身运动对于休息时长也有着更为科学严谨的要求。长时间的运动不论方式是否科学,都极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给身体带来超强的负荷,从而导致关节炎、肌肉酸胀、身体乏累等症状,进而影响后续的健身进度,导致健身过程的凝滞。身体训练的时候同样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适量适时地进行运动。普通群众每天的运动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宜,具体的健身项目根据目标锻炼部位和身体的适应性进行调整,一般采用交替模式来进行循环锻炼,使肌肉处于运动状态,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动作带来的肌肉刺激作用,从而提升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