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

中学物理课程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具体操作理念;以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目标;以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为课堂价值导向。大力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物理。把生活经验物理化,物理问题生活化,体现“物理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深刻体会现实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目的性、实践性,增强学习物理的欲望和兴趣。

本课题研究能让物理教学走入生活,使生活实际成为物理教学的内容。本课题符合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学中的所有理论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又指导着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每一个新产品的构思、制造到能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都离不开物理学。本课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物理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物理学习始于物理情境对学生的刺激,它包括要观察的自然现象、由实验显示的物理现象、以文字或语言表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具体的实验任务、具体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还包括物理教师、物理教材和参考书、实验仪器设备、同班同学等。而这些内容本身就来自直观的生活实际。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将物理环境转为神经信息,就物理学习的主线而言,是把与典型的物理情境有关的信息传给大脑,而感知物理现象过程一般要经历感觉、知觉和表象三个过程,学生只有对物理事实、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有了明确的印象,积累一定的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和一定量的数据,才能发掘出有待探索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思维活动(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提供线索和依据,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由具体到抽象的第一次飞跃。然后再通过解决物理问题,进行有效的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与规律。这样才实现了思维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知识从弄懂到会用的目的。

生活化物理事件可以始终贯穿于学习过程。从概念的引入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获得大量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分析该类物理现象的共性,从而提出新的概念。这样可使学生感到物理概念就在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分析的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从培养思维能力的角度来看,一系列思维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有成效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越感兴趣,对学习的信心也会越来越高。兴趣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力,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而且也能弥补智能的不足。而生活化事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入无疑会满足学生的这个要求的,因为熟悉生活事例对学生有较强的亲和力。因为注入了生活实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有用的知识,能让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克服了物理太难学,耗时多而且收获少的现象,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物理教学的“生活化”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内涵。综观物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从概念的引入到规律的应用,我们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

本课题正是从以上背景出发提出的,它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将现行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物理问题,以此来沟通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让他们在探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物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去发现、探究趣味的生活背景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更加主动地学习物理并为发展物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