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二)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需要有效地借鉴科学技术知识,才能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科学技术决策的民主化进程与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从这一意义上说,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公众科学素养的量化数据。对科研方法的了解关乎人的综合素质。卡尔·萨根说过:“科学方法似乎毫无趣味、很难理解,但是它比科学上的发现要重要得多。”国际科普理论学者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牛津英语教学时,在8AU5 More Practice—Scientist discovers a sixth sense一课中,作者介绍了一个证明存在第六感的实验,从实验准备到实验过程都有很详细的介绍。但实验结果是引发争议的。有些科学家并不认同这个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实验结果才是无可辩驳的,从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师在讲到语法中的被动语态时,应适时补充在科普英语中,当我们在强调实验本身的步骤和结果时,而不在乎实验操作者时,常用被动语态。例如,A test tube was put in the freezer。因此,科学类论文经常是用被动语态的。

在教授8AU5 Encyclopedia这一课时,教师不仅教授《百科全书》中关于恐龙、熊猫等这一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也要教会学生怎样从《百科全书》中快速搜寻所需资料。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百科全书》这一类文本的特征是什么、遣词造句有什么特点、读者对象的差异、运用到哪些写作手法、写作的顺序一般是怎样的。学生掌握这些《百科全书》条目的写作要素后,教师可提供一些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试图用所学《百科全书》文体编写一个儿童百科全书条目,从而掌握这一类文体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