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知识结构、突破重点难点
2025年11月22日
(三)优化知识结构、突破重点难点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内在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整合零散知识,整理、归纳,把诸多知识点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认知地图,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强调教学中的重难点时,针对重难点的外延知识进行拓展,或者针对与重难点的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及其逻辑关系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规律,从而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时,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将重点难点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标记出来或单独罗列出来,课后进行复习时,对于哪些是重点,哪些问题不理解、哪些知识需要进一步探究等也能一目了然。
以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地理》中“青藏高原”一课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形式,将青藏高原海拔高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按照教师提问的顺序,填鸭式地“塞进”学生的记忆中。如果采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将海拔高、氧气稀薄、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一同打乱,首先请学生逐一判断分支主题和子主题的关系,然后,将青藏高原海拔高的分支主题与年平均气温低、光照和紫外线强烈、冰川广布、河湖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等子主题串联起来,建构起一个完整的青藏高原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