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措施与要求
2025年11月22日
(三)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以课堂为主要空间的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主要阵地。学生是有丰富的心灵世界,有巨大创造潜能的生命体。立足于“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学生构建一个经典诗文的学习平台,让他们根据个体差异与内容差异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对古诗文意境进行探索,深入诗境,产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和与多元化的感悟。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预备铃时间,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另外,坚持每周一节诵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2.各班任课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订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家庭作业时,适当安排经典诵读和抄写内容。
4.定时或不定时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5.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如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古诗文阅读大赛、古诗文“小讲师”、诗歌模仿创作等。
6.开设写字课。将“书法”与“经典诗文”两件中国文化瑰宝加以整合式的开掘,让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每周一节写字课上,学生在书写中更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那或娟秀或刚劲的字迹着实地体现了他们对于经典文化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