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来源于生活
2025年11月22日
一、语文来源于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也大都是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或者精神世界的一种感悟。如《背影》这篇散文记叙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平凡小事。但朱自清通过深刻细腻地描绘父亲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的背影,把其对儿子的关怀和爱护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挚动人。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就是蕴含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通过引导孩子联系自身,是可以引起他们的共鸣的。
又如《一千张糖纸》中,写“我”暑假住在外婆家,经常和隔壁的世香闹在一起玩,在外婆家养病的表姑嫌“我们”吵,就向我们承诺只要每人各攒一千张糖纸便会给“我们”一只电动狗。可是当“我们”攒足了糖纸准备交给表姑时,才明白一切都是欺骗,感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在导入新课时,我以自己小时候被父亲欺骗的经历拉近自己与学生、课本与学生的距离感。教材本身的内容是从孩子的视角和立场出发,这使学生学习起来没有陌生感,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主旨。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来源于生活”这一点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当遇到“_________,我想对你说”等文题时,学生往往言之有物,更因选材源于生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其文思如泉涌,不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就能落笔。又如“这样的人让我敬佩”这一文题,往常学生多选择父母、师长、环卫工人等作为对象去写,而在疫情期间,其选择的对象则大多为医生、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这即是“语文来源于生活”的很好体现。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还要努力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善于思考总结,多准备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的素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架起生活与文本的桥梁,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热情。